|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期刊与出版物 >

《Economic Weapon》作者:尼古拉斯穆德

发布时间:2022-10-08 来源:国合中心

现代战争中的经济武器

微信图片_20220831162417

本书按时间顺序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从中反映出各国在此时期对外实施经济制裁的情况、有关国家与国际组织如何逐步将经济制裁制度化,以及经济制裁如何引起二战的爆发。其核心主张在于,经济制裁被有关国家看作是战争的替代性手段,其同样旨在给目标国带来伤害。从效果来看,经济制裁为目标国民众带来的损失并不比军事冲突少,同时经济制裁还可能起到反作用,即目标国会通过对外侵略应对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

书中第一部分描述了一战及战后几年有关国家采取经济制裁的内容,如同盟国在贸易禁运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协约国一方带来哪些经济压力等。第二部分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关各国将经济制裁进一步制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例如,在国联框架下的多边制裁比单边制裁具有更高的道德优越感、美国国内就中立主义和经济介入问题进行辩论等。

本书的第三部分分别将经济制裁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讨论了二战爆发前的经济制裁情况,及其如何导致最终战争的爆发。同时,相关内容与已有的制裁理论形成了一定呼应。例如,国联起初未能实施经济制裁的原因是担心将制裁视作军事战争的等同手段会升级已有的冲突;多边制裁中,新成员的加入壮大了制裁力量,而配合不当便则会增加制裁失败的风险;轴心国将经济制裁视作威胁,因此不断扩大对外侵略、攫取经济资源。总体来看,本书第三部分列举的史实印证了制裁的相关理论,如制裁未能预防战争是因为多边合作难以达成、核武器对全面战争的遏制令经济制裁在当下再度兴起等。

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关经济制裁的史实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十分适合对于经济制裁史感兴趣的读者。同时,本书弥补了过往制裁著作中对微观层面个人活动与决策影响探讨的不足。例如,在作者阐述美国是否参与制裁的争论时,大量着墨于关键活动家或领导人的具体行为,揭示了个人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制裁决策。本书对于此类细节的丰富是制裁历史研究的显著贡献。(推荐人:孔繁颖 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