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国际观察 >

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美国推动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的困境、妥协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4-10-02 来源:国际合作中心

内容摘要:二战后欧洲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成为美国在西欧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实障碍。在冷战爆发的背景下,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马歇尔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做出妥协与让步,淡化了经济援助与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通过经济合作署严格控制西欧国家对美元援助的使用,强化了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干预能力,并通过建立欧洲支付联盟,逐步主导西欧国际货币合作进程,最终在西欧地区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上述历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元霸权具有协商性的一面。

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以美英为首的44个盟国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Agre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Agre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承诺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合作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令美国始料未及的是,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甚至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各国也因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美元荒”(美元外汇储备严重短缺)问题,无力承担国际货币合作义务,难以实现本币与美元挂钩并自由兑换美元。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大规模输送美元,在缓解西欧国家“美元荒”问题的同时,主导了西欧的国际货币合作进程。因此,对于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考察,需要重视其在推动战后美元霸权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于马歇尔计划的研究不断丰富,但从货币视角展开的研究仍较为欠缺,马歇尔计划在战后美元体系建立过程中所发挥的奠基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在国际经济学界,著名学者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虽明确无疑地指出“马歇尔计划拯救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真正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但其受学科局限,未能详细论证马歇尔计划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过程,只是借助经济数据指出马歇尔计划改善了西欧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西欧地区正式确立的经济前提。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货币视角下考察马歇尔计划出台前西欧各国的国际货币合作困境、马歇尔计划制订过程中英国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反对意见,以及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开展大规模美元援助、逐步推动该地区实现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进程。

一、马歇尔计划出台前西欧的“美元荒”困境与《英美财政协定》

二战结束后,西欧地区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地难以建立。战争期间西欧地区的社会生产体系被破坏殆尽,导致其在战后面临生产力匮乏、商品供给不足,以及贸易赤字扩大等难题。1946年德国的国民收入仅相当于1936年的54.4%,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36年的27%。而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法国处境同样艰难: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毁于战火,出口贸易额减少近70%;战争使法国损失了国民财富总额的三分之一,1944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38年的38%。美国国务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947年年初,受美国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西欧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进一步扩大:英国当年的国际收支赤字高达20.25亿美元,法国的国际收支赤字约为13亿~14亿美元,意大利的国际收支赤字约为5亿美元,德国的英美占领区的国际收支赤字约为5亿美元,仅这四者就存在超过40亿美元的赤字,而此时距离战争结束已近两年,西欧地区美元储备的短缺程度可见一斑。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面临严重困难,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曾寄希望于美国继续提供直接的美元援助。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强调,这是美国在获得战争胜利后理应承担的义务。而美国政府则急于卸下战争期间承担的对外经济援助责任,在严重低估了西欧经济困难程度的情况下,美国早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便宣布终止租借。英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有议员指出这一“粗暴和残酷的”决定很可能会使英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

终止租借不代表美国彻底放弃了对西欧开展经济援助,战后初期美国的援助战略是在西欧地区先行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在该体系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申请用于西欧国家稳定金融、恢复生产的美元贷款。美国强调西欧国家必须在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才能获得援助,其战略考量是直接的美元援助会改善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的财政与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其货币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尚未正式确立前,作为前金融霸权国的英国仍是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果英镑体系在战后快速恢复稳定,则将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西欧乃至世界范围内扩展的一大障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际设计者、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哈里·怀特(Harry White)曾发出警告,向英国提供贷款援助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之间存在冲突。而怀特及美国政府未能预料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根本无法在应对战后西欧的经济困难和“美元荒”问题中扮演主要角色。在此形势下,西欧各国对美国急于推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兴趣寥寥乃至颇有微词,其中怨言最多的正是英国,因为其庞大的对外债务、国际贸易赤字及汇率波动等问题,无法单纯依靠《布雷顿森林协定》得到有效解决,况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还将彻底终结英国的货币霸权。

由于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外债,英国又不得不依靠美元援助来维持本国经济和英镑体系的运转。在美国终止租借后,英国利用其传统的金融霸权地位,以履行英镑可自由兑换美元的国际货币合作义务为条件,来换取美元贷款援助。1945年9月,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政府经济顾问凯恩斯临危受命,率领代表团出访华盛顿,以英国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条件,寻求美元贷款援助。在抵达美国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凯恩斯没有重点说明所需援助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强调了美元援助是英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在正式的谈判过程中,凯恩斯更略带威胁地向美国代表暗示,如果无法获得新的美元援助,英国将退出国际货币合作,并被迫采取加强区域性英镑体系的货币孤立主义行动。

二战结束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回潮,给出台对英援助方案制造了一定阻碍,但“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碎片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瓦解崩溃,并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之一。因此,美国国内也有大量支持英国的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对英援助能够推动英国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么对英援助的经济代价是值得的。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克莱顿(William L. Clayton)提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运行的基石,是美国主导战后秩序走向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如果英国以履行国际货币合作义务为条件,美国可以考虑向英国发放贷款。美国国会中也有议员建议,对英援助条件应与英国是否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直接挂钩。在社会层面上,美国工商界团体也不断发出呼吁,向英国发放美元贷款的关键条件是“英联邦应该同意取消对贸易的外汇管制,并放弃所谓的英镑区”。

在添加了“尽快实现英镑可自由兑换美元”的关键条款后,美国向英国提供了一份价值37.5亿美元的贷款方案,体现在《英美财政协定》(Financi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U.S. and the U.K.)之中。该协定有五项条款,前两项内容是贷款的数额、利率等具体细节,后三项是贷款的条件,包括英国取消“帝国特惠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恢复英镑自由兑换美元,以及逐步清理英镑海外余额。概言之,美国对英提供贷款的战略目标是要求英国遵照美国提出的国际货币合作路线,尽快实现英镑自由兑换美元、解散英镑区,并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维护国际货币合作的角度而言,《英美财政协定》使英国暂时放弃因“美元荒”而重新走上强化英镑区的货币孤立主义路线,避免美英之间可能再度爆发的“货币战”。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爵士(Edward Frederick Lindley Wood)盛赞该协定挽救了两国政府间的合作。从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角度而言,《英美财政协定》是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因缺乏成员国经济困难救助机制而做出的第一次修补,也是美国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推动西欧国家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首次尝试。

然而,由于美国严重低估了英国的债务负担与“美元荒”程度,导致英国为履行《英美财政协定》而爆发了战后第一次严重的英镑危机。美国乐观地认为37.5亿美元贷款足以使英国承担由英镑体系向美元体系转换的经济成本,但事实上这一数额无法满足英国履行协定所需的美元开支,协定条件本身隐含着违约风险。二战期间,英国为弥补军费开支,积累了巨额英镑外债。而英国的债务膨胀趋势并未随战争结束而缓和,至1946年底其外债总额已高达34.8亿英镑。如果要满足全部英镑外债兑换美元的需求,按照当时1英镑比4.08美元的汇率来计算,英国需要拥有超过1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英国通过《英美财政协定》所获得的援助与这一数额相差巨大。因此,当英国政府在1947年6月中旬宣布英镑可自由兑换美元后,迅速爆发了英镑被挤兑、美元储备流失的货币危机。英国在一周内就损失了近1.7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情况恶化下去,英国的美元储备将在1个月内耗尽,其货币金融体系面临彻底崩溃的风险。最终英国政府于8月20日重新实施外汇管制,中止了英镑自由兑换美元的行动,美国试图通过《英美财政协定》将英镑体系转换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战略目标宣告失败。

1947年的英镑危机暴露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缺陷,即西欧地区普遍的“美元荒”问题难以通过对英国或某一国家的单独援助予以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使美国酝酿马歇尔计划的货币层面的因素。但英镑危机的惨痛教训使英国开始坚决反对美国急于在西欧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外交战略,极大地妨碍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的进程。一位英国议员对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政策发出强烈质疑,认为其导致了英国的货币危机。《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甚至建议,英国不应再接受以货币自由兑换和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条件的美国经济援助。这进而导致在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的具体制定阶段,英国极力反对美国在方案中加入西欧国家须尽快履行国际货币合作的条款,英美两国之间的分歧甚至一度威胁到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二、英国对加入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的反对与美国的妥协

1946年美苏关系迅速恶化,至1947年初美国已将苏联视为一种威胁,认为苏联非但不会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反而可能利用西欧的经济困难局面,将封闭性的经济体制扩散至西欧地区。面对这样的危机,1947年上半年,杜鲁门政府改变了重点援助英国的战略,代之以对西欧地区开展整体性、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早在马歇尔计划的酝酿阶段,美国国务院就已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确定了马歇尔计划的原则与目标,即通过在西欧地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恢复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将西欧经济与美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建立以美元为控制手段的世界经济霸权。1947年初,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威廉·克莱顿在对西欧地区进行考察后,撰写了著名的《五月备忘录》(The European Crisis)。克莱顿指出,美国低估了二战对欧洲的破坏程度,欧洲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造成其内部自由贸易体系崩溃,美国必须对西欧国家开展大规模援助。同时他强调,为了保证经济援助的效果,“这次美国必须主导局势”。5月初,另一位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在克利夫兰的公开演讲中,向公众系统说明了大规模援助欧洲的5点理由,其中除第3点在长篇大论重建世界政治经济稳定、促进自由民主外,其他4点均旨在说明关于建立自由贸易体系,以强化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体现欧洲国家的自主性,以降低来自国会的政治阻力,美国国务院计划在1947年7月召集欧洲国家举行集体会议,先由各国共同商讨援助方案细节,再交由美国国会审核通过。在方案制订工作开始前,美国为征询英国意见,于1947年6月与英国举行了一次双边会晤。在会议上美国国务院向英国政府明确表示,推动欧洲货币制度改革及贸易自由化是马歇尔计划的重点目标。为了维护大英帝国及英镑的特殊地位,英国不赞成美国推出整体性的援助计划,理由是英国在二战中牺牲最大,而且英国的稳定是美元在欧洲市场有效流通及欧洲复兴的先决条件,因此美国应当继续加强对英国的特别财政援助。而美国对此断然拒绝,因为美国此时已意识到,对于英国的特殊援助只会被英国用于强化英镑区及英联邦贸易区,这不符合美国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贸易自由化的诉求。此次会晤未能使美英两国就马歇尔计划的目标与原则达成共识,为双方在马歇尔计划制定阶段的分歧埋下了伏笔。

1947年7月12日,英法两国领导人在巴黎召集成立了由16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f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作为讨论与制定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目标及具体细节的平台。出乎美英两国预料的是,在该委员会召开会议的初期,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率先提出了西欧国家的货币兑换及贸易管制问题,引发了各国关于货币自由兑换与多边贸易问题的第一次广泛讨论。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因在二战中被盟军解放较早,到1947年已经成为贸易顺差国,对西欧内部存在的货币不可兑换和各类双边贸易协定问题深恶痛绝。比、荷、卢三国代表建议:首先,应尽快建立一个支持多边贸易的支付联盟,以缓解欧洲内部贸易结算困难的问题;其次,应将美元援助更多地用于为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融资,而非帮助赤字国更新工业设备和恢复生产。

英国代表对比、荷、卢三国代表提出的方案表示强烈反对,声称不会为了扩大欧洲某一经济集团(暗指比利时等贸易顺差国)的出口而贸然承担货币可自由兑换的义务,英国承担此义务的唯一前提是促进英镑国际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美国对待比、荷、卢三国代表提案的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以支付联盟的形式促进欧洲内部贸易自由结算,符合美国所宣扬的自由贸易理念;另一方面,支付联盟可能会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竞争关系,并且会在欧洲内部形成一个具有歧视性的贸易区,阻碍美国商品向西欧渗透。在比、荷、卢三国代表的努力下,1947年8月1日,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一个关于货币自由兑换与贸易自由化问题的指导性方案,提出了三点原则性目标:各国需制订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实现预算及汇率平衡;建立各国货币间的可兑换性,消除各国对贸易施加的外汇管制;最终建立各国货币对黄金或美元的可兑换性。一位荷兰代表兴高采烈地表示,该方案如果落实,在未来有可能“被证明是焊接西方国家的强大催化剂,将欧洲变成一个经济和政治单位”。该方案所设定的目标在日后确实被欧洲支付联盟所吸收和借鉴。

尽管货币合作方案的通过,被美国视为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会议取得的初步进展,但在其后马歇尔计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英国始终基于《英美财政协定》的教训和英镑区特殊利益,抵触美国将货币自由兑换和贸易自由化作为西欧国家获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目标和条件。一方面,英国认为货币自由兑换和贸易自由化,应是欧洲经济获得恢复后所追求的长期目标,各国的优先任务是提高产量与控制通货膨胀。这一观点迎合了当时大多数西欧国家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英国获取并节省美元外汇的主要方式是与英镑区内其他国家开展贸易,而加入西欧自由贸易体系对于英国而言更多的是一种风险与负担。在英国人奥利弗·弗兰克斯(Sir Oliver Franks)的领导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在1947年8月中旬提交的援助报告,在美国看来不过是一份将各国贸易赤字加在一起的美元账单,其中未涉及任何货币自由兑换和贸易自由化承诺。而在巴黎负责监督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制定工作的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坚持认为,欧洲国家只有优先采取货币自由兑换、取消贸易限制、消除关税壁垒等措施,才能在取得援助后摆脱战后经济危机。他不断向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施加压力,要求其将承诺采取以上举措作为援助条件写入报告。

英国的抵触与克莱顿的坚持,导致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的制订工作陷入停滞。英国的强硬态度既令美国产生强烈不满,又无可奈何。马歇尔抱怨,英国想“从援助欧洲的计划中充分获益的同时,又不想承担作为欧洲国家相应的(合作)义务”。克莱顿甚至一度萌生了排除英国参与西欧国际经济合作的念头。然而无论是基于英国作为老牌金融强国的身份,还是出于冷战局势的发展,均使得美国无法将英国排除在国际经济合作与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之外。西欧经济复苏的紧迫性最终驱使美国国务院率先做出调整,暂时淡化了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西欧尽快实现国际货币合作等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强调。1947年8月14日,已成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U.S.State Department Office of Policy Planning)主任的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撰写了一份备忘录,主题是美国对于欧洲经济状况欠佳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的担忧,其中强调时间因素是马歇尔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8月22日,美国国务院紧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副国务卿罗伯特·洛维特(Robert Lovett)在主持讨论后拍板决定,美国不应再过分执着于让西欧各国在援助方案中承诺尽快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等经济一体化目标,而应认可使西欧恢复生产是“更为紧迫的短期需要”,以促使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尽快形成援助方案的最终报告。8月26日,美国驻法大使杰弗逊·卡弗里(Jefferson Caffery)向国务院汇报目前计划制定工作仍缺乏令人满意的进展,并请示应当如何开展工作。洛维特迅速回复了一份详细的指导意见,其中将制定中的计划定性为“主要针对的是西欧经济的短期恢复,而非长期发展”,同时降低了货币兑换问题的重要性,称其只是西欧经济问题的症状而非症结。因事出紧急且关系重大,除发送电文外,洛维特还派遣凯南和自己的助手查尔斯·博恩斯蒂尔(Charles Bonesteel)赶赴巴黎,当面向克莱顿和卡弗里解释华盛顿方面的决定,确保他们将其贯彻到具体工作之中。在后续的谈判中,凯南和博恩斯蒂尔直接参与了与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的会谈,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调整为以恢复生产为优先目标,尽快制定出援助方案报告。在美国国务院的密切指导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在最后期限之前的9月22日,向美国递交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的总体报告。报告虽然在援助数额、援助分配及恢复生产等重点事项外,也提及了货币自由兑换与贸易自由化问题,但明确表示后两者是欧洲经济恢复后所追求的长期目标。

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西欧地区面临的困境,还是马歇尔计划援助方案制定过程中美国的妥协让步,均反映出美国虽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制定战后国际货币金融规则的权力,但规则的执行并不是美国能够轻易主导的。美国只有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大量美元援助,提升影响西欧国家经济决策的能力,才能渐进式地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西欧地区的确立。

三、欧洲支付联盟的建立与西欧国际货币合作

“受援国必须采取内部财政和金融管制措施来稳定货币,维持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正常汇率并恢复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这是美国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实现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但经济濒临崩溃的西欧国家在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后,其首要诉求是恢复生产,其后再考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要求,即货币自由兑换美元及开展多边自由贸易。在经济获得较快恢复后,西欧地区的货币和贸易体系碎片化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为此,美国有计划地以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为杠杆,由专门设立的经济合作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gency)负责监督与干预,推动西欧逐步实现货币金融体系稳定。

在名义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是无偿的,但事实上西欧国家使用这些援助资金的代价是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经济政策自主性。美国通过经济合作署强势主导了整个计划的实施路径,并通过对援助资金用途的严格把控,强化了对西欧经济重建方向的干预。美国并非将马歇尔计划承诺的美元援助直接发放给西欧国家,而是由美国国会通过财政预算的方式,先将援助资金划拨给经济合作署,经济合作署根据受援国提交的需求清单为其采购物资,再由设在各受援国的代表处负责运输。收到援助物资后,受援国还需在对等基金账户中存入与采购和运输等环节的美元总花销等值的本币资金。这笔资金虽然大多被编入受援国的财政预算,以补充其稀缺的财政与资本来源,但受援国对于对等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受到经济合作署的严格限制与监管,成为美国干预西欧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抓手。

美国设立对等基金有两大作用:第一,存入对等基金的本币资金先作为消费支出而退出流通环节,后又作为投资资本重新流入经济系统,在不额外增加货币供应的前提下,既满足了消费又活跃了投资,有助于受援国同时实现刺激经济、恢复生产及稳定货币金融体系等目标;第二,通过对等基金,美国控制了一笔与马歇尔计划美元援助数额等值的受援国本币资金,相当于将马歇尔计划援助的经济影响效力放大了一倍,可以更加有力地引导西欧各受援国按照美国的利益诉求进行经济重建。在美国的指导下,西欧各国支取的大量对等基金被用于稳定货币金融体系。如作为西欧传统金融强国的英国,因其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原有的英镑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英国在美国监管下从对等基金提取的资金中,用于恢复生产的只有220万美元,远低于用于稳定货币金融体系的17.06亿美元。按行业统计,对等基金下发的用于稳定金融行业的支出,远高于投入能源、交通通信和农业等任何一个生产制造行业的金额。

在马歇尔计划实施近两年后,虽然西欧各国生产能力快速恢复,贸易往来显著增长,货币金融稳定也取得一定进展,但各国间的货币不可兑换和贸易管制问题仍无太大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49年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无奈地指出:“西欧国家对双边贸易和不可兑换货币的依赖甚至比二战前还要严重。”西欧国家通过双边贸易协定的方式开展类似于以物易物的交易,超出约定数额的部分也会优先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尽量避免使用美元结算,以节省外汇储备。对于美国而言,这种贸易方式严重限制了欧洲内部贸易结算中对美元的使用,不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与此同时,对于西欧国家而言,贸易体系的分割化和多边贸易结算机制的缺乏限制了生产力进一步复苏,西欧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而受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此提出“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建立更好的贸易与支付机制”。

实际上,美国在1948年就已开始投入资金,支持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意大利五国扩大双边贸易协定的覆盖范围,先行试验以促成一个小范围的多边贸易支付协定。1948年10月,西欧地区在战后的第一个多边支付安排——欧洲内部支付和补偿计划(Intra-European Payments and Compensations Scheme,以下简称支付和补偿计划)问世。该计划利用顺差国预先设立的提款权(drawing rights)账户为逆差国融资,设立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获得一笔相应数额的美元援助。但支付和补偿计划仍无法满足开展多边贸易的复杂要求,原因在于其存在两点先天不足:第一,预设的提款权数额与真实的贸易赤字额之间相差甚大;第二,顺差国设立的提款权只针对特定国家,无法在顺差国之间转移支付。举例而言,若A国为B国的顺差国,同时B国为C国的顺差国,C国为A国的顺差国,则此三个国家实际上可以通过提款权的转移支付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但支付和补偿计划的提款权无法转移,导致各自的贸易顺差无法得到有效结算,使这三国中的每个国家都兼具顺差国和赤字国的双重身份。因此,支付和补偿计划实质上仍是双边支付协定的机械组合,无法满足西欧地区内部错综复杂的多边贸易结算需求,导致其未能推动西欧内部贸易结算的快速增长。美国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欧洲支付联盟设计者之一的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估算,从1948年10月设立支付和补偿计划,至1950年6月该机制被替代,仅有4%的债权得到了清算。

为修补支付和补偿计划存在的缺陷,在美国的授意与支持下,1949年6月,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Organization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开始探讨提款权配额的多边化方案。为维护英镑特殊地位和英镑区贸易优势,英国仍是西欧国际货币合作的主要反对者,表示在短期内不会支持对支付和补偿计划的任何修改。后来在美国的协调下,英国因获得了比利时给予的提款权优惠政策而选择妥协。修订后的支付和补偿计划采纳了各国均可使用的多边提款权配额(占总提款权配额的25%),强化了支付和补偿计划的多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欧地区内部双边贸易结算机制复杂交错的局面,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这种程度的修补仍无法满足西欧地区内部日益增长的多边贸易需求,西欧国家间依然缺乏高效的多边结算机制。

有了围绕支付和补偿计划的试验与铺垫,负责操盘马歇尔计划的美国经济合作署开始坚决有力地推进建立欧洲支付联盟。1949年10月,在修订支付和补偿计划两周之后,美国经济合作署的两位技术官员哈罗德·克利夫兰(Harold Cleveland)和约翰·赫利(John Hulley)提交了一份题为《西欧在世界经济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The Problems of Western Europe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Its Remedies)的报告,建议西欧地区仿照美国建立三个中央机构,协调其内部的贸易和货币政策,同时建立一个由货币委员会监管的欧洲货币联盟,发行随美元浮动的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European Currency Unit的缩写)。这一方案表面上是为了协调欧洲货币、财政及贸易政策,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但是“埃居”随美元浮动,通过“埃居”即可实现西欧货币体系与美元挂钩并自由兑换美元,暴露了美国试图通过欧洲货币联盟在西欧地区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目的。1949年10月31日,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上,美国经济合作署署长保罗·霍夫曼(Paul Hoffman)做了日后被誉为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石的重要演讲,他强调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而解决多边贸易结算的货币支付问题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为表明美国此次推动西欧实现国际货币合作的决心,霍夫曼略带威胁地表示,一体化计划的推进与下一年度(1950年)马歇尔计划能否在美国国会获得批准密切相关。

英国立即表达了对欧洲支付联盟计划的反对意见。在霍夫曼演讲后的第二天,英国财政大臣斯塔福德·克里普斯(Stafford Cripps)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上发表了一个针锋相对的演讲,他提醒听众注意,英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区(英镑区)的中心,并在其中扮演着金融中心国的角色”,虽然英国领导人迫切地想要调和他们作为英镑区金融中心与“支持欧洲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暂时无法彻底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之中。克里普斯的发言相当于宣称,英国不会轻易放弃英镑特殊地位和英镑区,也很难配合美国再度发起的、披着西欧经济一体化外衣的国际货币合作倡议。英国在当时或许认为,参照先前的经验,美国会对英国的消极态度做出妥协,推迟欧洲支付联盟的建立。但1949年9月爆发了第二次英镑危机,英国按美国要求主动使英镑贬值,以及英国对美元援助的频繁依赖,均使英国及英镑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加速衰落。美国反省对英外交政策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以往的妥协让步令英国越发不能清醒认识到英镑霸权和“大英帝国”已是明日黄花,遂决定改变对英国的妥协态度。194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美国驻欧洲主要国家大使的一次集体会议上,美国外交官集中表达了对“大英帝国”的不满。时任美国经济合作署驻欧洲特别代表威廉·哈里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指出,“战后美国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在很多时候无法对大英帝国说‘不’”。会议的主持者、美国国务院负责欧洲事务的副国务卿乔治·铂金斯(George Perkins)认为,这是由于五角大楼仍对于英国的世界地位深信不疑,并认为英国对美国国际秩序的支持“高于一切”。

美国认为终结英镑霸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无视英国的反对,开展对欧洲支付联盟方案的论证修改,并将其确定为推动西欧地区过渡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介机制。1949年12月9日,美国经济合作署贸易与支付政策处如期提出了建立欧洲支付联盟的具体方案。该方案建议,欧洲支付联盟通过向赤字国提供信贷、向顺差国提供黄金或美元的方式,实现联盟内有效的多边结算,并逐步取消所有贸易和外汇管制,最终实现各国货币对美元的自由兑换。1950年1月,在经过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和美联储等多部门的联合审议后,欧洲支付联盟方案中添加了以下原则:支付联盟不得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规定的成员国义务相冲突,也不得妨碍成员国尽早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美国不直接管理欧洲支付联盟,但要派出具有否决权的观察员;向该联盟成员国提供的信贷不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不得用于同一目的;规定欧洲支付联盟信贷基金的最高限额,并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加关于成立欧洲支付同盟的讨论。质言之,以上修改意在确保欧洲支付联盟的建立不会超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避免其作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生冲突,体现出欧洲支付联盟只是西欧地区向布雷顿森林体系过渡的一个临时性机制。

1950年1月,霍夫曼带着修改后的欧洲支付联盟计划再赴巴黎,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推销新方案,再次遭遇了英国的强烈抵制。克里普斯强硬表态,指出欧洲何时建立多边支付联盟并实现贸易自由化应该由欧洲人自己决定,美国不应过多干预,指责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进多边贸易结算是一种“美元独裁”的表现。他愤怒地表示,即便有可能影响工党大选选情和英美关系,他也将坚持反对美国的决定。为缓和两国间的紧张气氛,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向艾奇逊致电强调,即使存在分歧与困难,在国际货币和贸易自由化等领域,英国依然有与美国继续合作的强烈意愿。但直到4月份,英国关于欧洲支付联盟的修改提案仍在强调英国需维持英镑区的特殊利益,如保持英镑区内部的双边贸易协定,保留英国实施进口商品数量限制的权利等。根据英国的意愿,加入欧洲支付联盟不能影响其在英镑区的利益与地位,这显然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对于英国的反对态度,美国采取了刚柔并济的策略。一方面,美国以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分配为经济干预杠杆,对英国施加影响。美国经济合作署声称,将从下一年度的援助资金中提留20%~25%,用于奖励那些配合建立欧洲支付联盟的受援国。这便意味着,如果英国不配合加入欧洲支付联盟,则将被美国削减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尽可能满足了英国对欧洲支付联盟的特殊要求,以消除英国对加入欧洲支付联盟负面后果的担忧。针对英国担心英镑地位下降、外汇储备快速流失、工党的福利经济政策受到干扰,以及英国将在西欧多边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等问题,美国做出了三点承诺:第一,依照欧洲支付联盟的规定,如果实行多边贸易结算导致英国的黄金和美元储备大量减少,则英国可以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审核同意后,重新实施进口数量限制;第二,如果欧洲支付联盟在运作过程中使英国必须支付的美元(黄金)超出一定限额,经济合作署将考虑从拨给欧洲支付联盟的专项援助中,向英国分配一部分特别援助;第三,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英国暂时保留先前签订的部分双边贸易协定。美国试图通过这三点承诺,使英国相信在加入欧洲支付联盟后,英镑和英国对外贸易可免受严重冲击。

在美国既有威胁又有承诺的双重策略下,英国于1950年5月15日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递交了加入欧洲支付联盟的申请,扫清了成立欧洲支付联盟的最后障碍。1950年9月19日,英国等14个西欧国家在巴黎正式签订关于建立欧洲支付联盟的协定(European Payment Agreement)。在美国的财政支持下,欧洲支付联盟充分发挥了推动西欧各国过渡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在多边贸易转移支付机制下,欧洲支付联盟兼顾了赤字国和顺差国的利益,促进了西欧内部自由贸易的发展,成为后来西欧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助推器。尽管相关机制在短期内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支付联盟外的国家存在一定的贸易歧视(欧洲支付联盟内的国家在彼此的贸易结算中不会直接消耗外汇储备,因此在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欧洲支付联盟的成员国更倾向于进行联盟内部的贸易活动),但欧洲支付联盟推动了西欧尽快实现货币自由兑换与贸易自由化,对于美国确立战后经济霸权意义重大。因此,经济合作署副署长理查德·比斯尔(Richard M.Bissell)在其回忆录中将欧洲支付联盟称为“马歇尔计划最伟大的成就”。

不出美国预料,欧洲支付联盟的建立促进了欧洲贸易快速增长,其成员国也由此积累了一定的美元储备,货币自由兑换美元对于它们而言逐渐不再是难题。1958年,作为过渡性货币合作机制产物的欧洲支付联盟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欧洲货币协定》(European Monetary Agreement)正式出台。该协定正式规定其成员国贸易净额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本币可自由兑换。至此,美国通过主导西欧地区实现国际货币合作,在西欧地区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在此之上的自由贸易体系。尽管在冷战格局下,美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建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西欧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权实现国际扩张的重要节点。时至今日,西欧市场依然是美元霸权最重要的海外支柱。

结语

基于货币的国际地位必须要有国家实力背书的逻辑,国际经济学界一般将美元霸权的建立视为美国综合实力提升的必然结果。然而真实的历史则展现出,二战后实力卓群的美国在扩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过程中依然几经周折。这主要是因为,战后西欧地区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与“美元荒”问题,而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内的国际金融救助机制对此并无法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多国无力履行《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国际货币合作要求——本币可自由兑换美元,由此对美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心生不满。

为拯救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冷战爆发的背景下,美国先是出台马歇尔计划,并在其制定过程中做出妥协与让步,淡化了经济援助与在西欧实现国际货币合作目标间的关系。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又凭借经济合作署影响西欧国家对美元援助的使用,强化了对西欧的经济干预能力,并逐步通过推动支付和补偿计划,以及建立欧洲支付联盟,主导西欧国家间的国际货币合作进程,最终引导西欧地区过渡至布雷顿森林体系。

战后美元霸权在西欧地区曲折的确立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元霸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协商性质。尽管在二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已拥有了制定国际货币金融规则的综合实力,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则无法自发执行,以美元霸权为内核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遭遇了传统货币霸权国英国的长期抵制,反映出货币霸权的转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美国不得不继续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提升对英国等西欧国家货币政策的干预与影响能力,并建立一定的过渡机制,逐步引导西欧进入美元体系。(作者:李黎明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