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国际观察 >

以色列执政联盟何以宣告瓦解

发布时间:2022-07-26 来源:国合中心

近期,以色列政坛再次陷入动荡。6月20日,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拉皮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向议会提交解散本届议会的法案。根据本届政府在2021年6月上任时的政党协议,贝内特出任政府总理,拉皮德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2023年6月两人将互换职务;但若议会提前解散,将由拉皮德出任看守总理。6月30日,以色列议会宣布最终通过解散议会的法案。7月1日,拉皮德正式担任看守总理,直至新一届政府产生。

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以色列在两年内举行了四次议会选举,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以色列又将迎来新一届大选。在短短三年里更迭如此频繁,或许意味着以色列政坛正面临巨大危机。

微信图片_20220726095104

2022年7月1日起拉皮德(左二)正式担任以色列看守总理。图为7月3日其首次主持内阁会议。

巴以问题冲击脆弱联盟

本届以色列政府由八个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组建而成。其中包括右翼政党“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和“新右翼联盟”党,左翼政党“工党”和“活力”党,中间翼政党“蓝白”党、“新希望”党和“拥有未来”党,及以色列阿拉伯人政党“联合阿拉伯名单”。执政联盟在以色列议会120个席位中,仅占据61席的微弱多数。

巴以问题是本届以色列政府倒台的直接原因。据外媒报道,从2022年3月下旬开始,以色列境内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多次遭到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袭击。随后,以色列政府内部就如何应对频发的袭击出现巨大分歧。右翼政党主张严厉打击极端分子;左翼政党与阿拉伯人政党主张减少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建设数量,反对“以暴制暴”。为维持执政联盟的内部稳定,贝内特对此采取了模糊态度,即在下令逮捕极端分子的同时,反对在约旦河西岸对巴勒斯坦人的村镇采取激进报复措施。

然而,贝内特的政策未能获得所有执政联盟议员的支持。部分左翼政党议员认为,贝内特的模糊政策激化了巴以矛盾,是对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发展壮大的默许;而一些右翼政党议员则认为,贝内特对待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太过软弱,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加快推动建设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此后的4~5月,执政联盟内部危机不断:先是“新右翼联盟”议员希尔曼宣布退出执政联盟,随后“联合阿拉伯名单”宣布“冻结”本党在议会和执政联盟的议员资格,“活力”党议员佐阿比也宣布退出执政联盟。上述危机导致执政联盟在以色列议会中不再占据多数席位。与此同时,授予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者特殊法律地位的法案也即将到期,而此前延长该法案的议案在以色列议会因各党分歧被否决。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称,6月17日,贝内特与以色列检察长加利·米亚拉进行了讨论,认为举行新议会选举可使这些法案自动延长。

不过,本届以色列政府瓦解的深层原因还是执政联盟的基础太过脆弱。本届以色列政府可被视为“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联盟中的中间翼政党“拥有未来”党和“蓝白”党,曾在2020年3月大选后同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达成组阁协议,但随后遭到内塔尼亚胡的“背叛”;右翼政党“以色列我们的家园”领导人利伯曼、“新希望党”领导人吉德昂·萨尔和“新右翼联盟”领导人贝内特,皆同内塔尼亚胡关系不和,因此拒绝加入内塔尼亚胡主导的执政联盟。内塔尼亚胡组建执政联盟失败,而反对他的八个政党由此达成执政协议。但“私人恩怨”成为建立执政联盟的“纽带”意味着其根基并不牢固,涵盖的政党意识形态过多也会导致执政联盟易在重大政治议题上出现纷争,从而面临瓦解的危机。

未来政局如何走

本届以色列政府的解散,将造成多方面影响。首先,“政坛老将”内塔尼亚胡可能重掌政坛。2009~2021年内塔尼亚胡连续担任以色列总理长达12年,若算上其1996~1999年的总理任期,内塔尼亚胡已担任以色列总理职务长达15年,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如今,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在野党领袖”身份后,内塔尼亚胡似乎迎来了新的政治机遇。一方面,此前2020年1月针对内塔尼亚胡提起的贪腐诉讼案仍未结案,近期以色列总检察长及以色列最高法院法官人选的变更,也延长了案件的审理进度。另一方面,经历了2022年初的多起袭击事件后,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的观点主导了国内舆论,民众期待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执掌政坛。作为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的领军人物,素有“安全先生”称号的内塔尼亚胡,很可能获得更多选票。

其次,巴以冲突或将再度激化。一方面,巴以问题的和平对话进程可能再次中断。201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主持的巴以和平谈判失败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关系日趋僵冷。2019~2021年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官方对话完全停止。2021年末,在以色列国防部长兼“蓝白”党领导人冈茨的主持下,以色列才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新开启对话。然而,随着本届以色列政府的解散,尤其是在右翼政治力量观点主导以色列舆论的情况下,重启不久的巴以对话进程又有中断的可能。另一方面,巴以冲突很可能升级。为迎接今年新一届大选,以色列各政党很可能在敏感政治议题上大做文章以吸引选民。对右翼政党来说,强调“国家安全”是吸引选票的最佳议题。在以色列国内,巴勒斯坦“极端分子”针对以色列和犹太定居点的袭击最能刺激支持右翼政党民众的神经。因此,一些从属右翼政治力量的社会团体为赢得选民关注,很可能会在大选前不断挑起有关巴以冲突的话题。

最后,美国的中东政策或将受到以色列政坛变动的影响。2022年7月13~16日,美国总统拜登将首次访问中东地区,其中第一站就是以色列。拜登政府重返伊朗核协议的外交期许需要得到以色列的支持,但在巴以问题上,拜登政府反对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地区和约旦河西岸扩大建设犹太人定居点,并敦促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展开对话。但由于本届以色列政府的解散,拜登访问以色列时只能同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举行会谈,在此情况下即便达成政治意向,能否被未来的以色列政府遵守仍然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以色列大选能否产生新一届政府仍需打个问号。一方面,以色列各政党间关系和政党领导人间的“私人恩怨”错综复杂,大选后获胜方能否成功组建政府仍存较大变数;另一方面,新政府能否长期执政也是另一项挑战。毕竟从2015年至今,以色列历届政府都未能完成任期而是提前解散。(作者:王晋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