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文件: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谎言、欺骗与真相》发行之际,中信出版社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为该书撰写书评。书评如下:
《阿富汗文件: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谎言、欺骗与真相》([美]克雷格·惠特洛克著,中信出版社2021年12月版)以采访记录、口述史记录和官方部分公开文件的方式,还原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秘史,揭露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失当、失策和失败,深刻总结了美国20年阿富汗反恐成就最终化为泡影的多方面原因。阅读该书,至少可以总结出美国在阿富汗20年反恐成就转头成空的六方面原因。
其一,美国始终没有告诉民众,是要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反恐复仇战,还是要打一场长期坚持的反恐拉锯战。与美国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不同,阿富汗战争是由潜伏在地球另一端的阿富汗这个内陆国家里不知底细的敌人挑起的。美国在战争之初有“9·11”后的民意压倒性支持,有地面战场上的乐观进展,被塔利班快速倒台和基地组织大量成员被击毙的反恐战果所迷惑,没有思考如何撤出阿富汗,知其始而不知其终。美国政府在撤军问题上患得患失,倾向于用胜利或假装的胜利服务于国内政治。结果,阿富汗战争由美国民众压倒性支持的战争逐渐变为全民厌倦的无休止战争。
其二,在战略上始终以短期打算应对长期挑战,关键决策摇摆不定。由于迅速击败塔利班,小布什政府2003年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从而使阿富汗战争严重失焦,影响了美国政府对战场形势的评估和后续战略策略的调整。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不能辩证认识目标大和小的关系,不能掌握影响阿富汗局势和乱局背后的力量,陷入战争泥潭。实际上,国防部长盖茨就认为小布什政府对阿富汗的民主愿望和国家建设计划是一个白日梦,需要几代人才能实现。但是,小布什政府并未因为目标过大而收缩战争,反而雄心勃勃称不仅要“打败恐怖分子”,还要将阿富汗转变为“一个尊重其公民权利的稳定、温和、民主的国家”。美国相对应的策略,一是打击和削弱塔利班,二是加强阿富汗安全部队建设,使之能独立将塔利班拒之门外,三是防止任何组织以阿富汗为基地袭击美国本土。这三个策略相互矛盾,终不能协调解决大与小、长期与短期的问题。
其三,策略不连贯,始终在反恐与平叛之间摇摆。美国的战争优先选择明显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而在贫瘠荒凉的阿富汗相关进展则停滞不前,美对驻阿盟军的协调也难展开。奥巴马时期,美对阿战略逻辑不断变化,麦克里斯特尔制定的反叛乱战略基于立不住脚的假设。例如,认为只要阿富汗政府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公共服务,民众就会站在阿富汗政府一边,从而支持美国的平叛行动。但是,阿富汗普什图人普遍同情塔利班,认为阿富汗政府是傀儡,美国人是异教徒和入侵者。与此同时,阿富汗战争是个深不见底的吸金黑洞,奥巴马把反叛乱战略的基石放在强化阿富汗政府及其经济能力上,存在两大先天缺陷:一是阿富汗政府从未有效控制大部分国土,指望其有力配合如同水中捞月;二是美国军队、政府部门和援助机构帮阿富汗建学校、开医院、修道路,大水漫灌式的费用支出和大量人员在阿进出浪费太大,必然导致这种策略不可持续。
其四,严重低估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影响力。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有独特的影响力和利益。“9·11”事件后,美国以“炸回石器时代”为威胁迫使巴基斯坦配合反恐,这种强迫来的合作可以用之一时,不可能用之一世。美国始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巴基斯坦用则示之以利,不用则弃之如敝屣。有冷战后被美国始乱终弃的前车之鉴,巴基斯坦不可能时时事事顺应美国反恐。
其五,美国对阿富汗毒品、军阀两大顽疾和与之伴生的腐败问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毒品是阿富汗长期战乱导致的畸形经济表现,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妙方。阿富汗官员和美国承包商在铲除阿富汗鸦片问题上联合弄虚作假,多次以假数据欺骗美国政府和国会。美国推动的治理鸦片种植的“河舞行动”失败,2006年阿富汗罂粟产量创下历史纪录。一次成功的禁毒行动,取决于能否广泛调动阿富汗农村的力量,而这一点美国永远办不到。美国一方面期望军阀加入新政治体系成为新势力,同时也制造了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许多军阀通过贩毒、受贿等非法手段获得巨额收入,并随着他们成为高官手段不断升级,从而使腐败成为阿富汗政府的一大顽疾。
阿富汗政府系统性的腐败问题,使美国帮助建设阿富汗安全部队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警察成为服务于军阀或部落长者的私人武装,500余人的安全部队甚至打不过二三十人的塔利班武装。随着时间推移,阿富汗民众完全厌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倒向塔利班。
其六,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政出多门,官僚作风严重,难以形成与战略相协调的部门合力。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使得对阿富汗的许多举措常常缺乏常识性认知,最终导致低效和无效。比如,美国人想帮阿富汗办学校,但阿富汗人只想让孩子放羊。美国一厢情愿地认为在坎大哈建水电站和向民众提供电力,就能说服他们放弃支持塔利班,但阿富汗民众根本不知道能用电做什么。
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很难反省和检修。美国政府未将战略策略建立在对阿富汗特殊地理、特殊文化和特殊历史的客观认知上。在从阿富汗撤军与不撤军的问题上长期举棋不定,其影响因素不在阿富汗的山洞里,而在美国国会山的案牍间。美国更多地是从国内党争的角度看待阿富汗战争,而不是从国际博弈的视角出发,最终导致反恐成就转头成空。(作者:傅小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