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8月5日发表题为《俄罗斯能分裂欧洲吗?》的文章,作者指出,俄乌冲突,加上能源危机,给了欧洲民粹主义者一个再次崛起的绝佳机会。这不仅危及欧洲团结,而且危及整个欧盟的存在。更令欧洲担忧的是,旧的地缘政治裂痕重现——欧洲大陆东西部、南北部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全文摘编如下:
7月26日,欧盟宣布了一项天然气协议,旨在显示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持续决心。根据协议,欧盟国家将在今年8月至明年3月期间把天然气用量减少15%,从而通过显示团结和限制俄罗斯将欧洲能源供应武器化的能力来帮助防止冬季出现危机。
从表面上看,这进一步展示了欧洲大陆自“战争”开始以来基本上保持的统一战线。然而,实际上,减少天然气用量是自愿的,许多国家各自制定具体措施和目标。这令人质疑这项协议的意义何在,尤其是在天然气短缺对一些国家的影响比对另一些国家的影响更大的情况下。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入第6个月,有迹象表明,欧洲正艰难地在一场代价越来越高昂的“战争”问题上坚持。随着通货膨胀加剧、能源危机升级以及衰退的威胁日益增大,欧洲领导人对这场冲突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政治和地缘政治连锁反应越来越直言不讳。与此同时,在对外展示共识的背后,关于如何处理这场“战争”的紧张局势正在酝酿之中。例如,德国迟迟没有兑现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承诺。在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的联合政府垮台了,该国民粹主义政党对军事支持基辅的政治反对态度日益强烈。
民粹主义危害彰显
在这些挑战中,一个更大的问题迫在眉睫,即欧洲在这场“战争”中的团结能维持多久,以及什么可能导致其瓦解。事实上,对欧盟的最大威胁也许不是像现在这样在结束乌克兰不断加剧的冲突方面缺乏进展,而是冲突出现相对平静期,因为这可能让莫斯科诱使一些欧盟国家向基辅施压,要求其作出让步,尤其是如果能源危机继续恶化的话。自相矛盾的是,如果屈服于和平的幻想,欧洲和西方最终可能以牺牲所有人的利益为代价使“战争”延长。
在“战争”初期,欧盟表现出非凡的决心。素来办事拖拉的布鲁塞尔设法在短短几周内批准了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制裁。然而,自那以后,布鲁塞尔的势头减弱了。
不断加大的经济压力已经开始在欧洲政界产生令人担忧的后果。在意大利、法国等国,民粹主义和右翼民族主义政党正利用“战争”的代价来争取公众支持。他们认为,通过制裁俄罗斯和支持绿色议程,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机构正在助长通胀、掏空工业、破坏就业。在法国4月份的总统选举中,极右和左翼政党表现强劲——这种结果在法国6月份的议会选举重现。更引人注目的是,由于与克里姆林宫关系最密切的3个政党撤回了对他们所参与的意大利联合政府的支持,德拉吉7月份在意大利倒台。
“乌克兰战争”,加上能源危机,给了民粹主义者一个再次崛起的绝佳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动态可能会造成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新一轮抬头,不仅危及欧洲团结,而且危及整个欧盟的存在。尽管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是有可能存在的,但一个民族主义的欧盟就其本身而言是矛盾的。
地缘政治裂痕重现
对欧洲来说,更令人担忧的是旧的地缘政治裂痕重现。首先是欧洲大陆东西部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与乌克兰接壤的国家,比如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呼吁通过制裁和对乌克兰提供强有力军事支持来伸张正义。而西欧国家,例如意大利和法国,则倾向于同俄罗斯妥协。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6月份关于不要在俄罗斯炮击乌克兰的同时羞辱俄罗斯的重要性的有争议言论,就是一个说明问题的例子。随着能源和经济危机加剧,那些远离前线的国家更有可能推动平息“战争”。虽然东欧国家也在遭受经济上的负面影响,但东欧国家领导人很可能会坚定地认为,只有在乌克兰把俄罗斯军队赶出其领土、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其“侵略”行为负责时,才有可能实现和平。
第二道裂痕贯穿欧洲大陆南北。这种分歧在10年前的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几乎让欧元区四分五裂。随着近期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甚至滞胀,欧盟北部成员国与南部成员国之间(尤其是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借贷成本差距正在加大。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在财政上采取行动应对经济衰退的余地较小,它们呼吁布鲁塞尔提出新的倡议,以补充欧洲的疫情后复苏基金,帮助应对这场“战争”的高经济成本,包括昂贵的能源转型。然而,这次德国不太可能支持这样的举动。因为德国的能源价格已经飙升至原来的3倍,由于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而比其他许多欧盟成员国更加受到俄罗斯能源讹诈的影响。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德国政府似乎很可能呼吁其他欧盟成员国帮助缓解德国的能源危机,而不是提供它自己的金融资源来帮助其他成员国摆脱经济困境。难怪德国强烈支持欧盟7月份的节省天然气协议。
这些分歧正是普京所希望看到的。普京深信欧洲的自由民主国家软弱无力、道德腐败。他寄希望于这样的设想,即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团结将在未来几个月崩溃,并可能瓦解。普京可能打赌,西方(首先是欧洲)被相互竞争的压力撕裂只是时间问题。正如莫斯科所认为的,自由民主国家的痛点较低:它们没有能力进行长期博弈,如果要为长期博弈付出高昂的社会或经济代价的话。(作者:纳塔莉·托奇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