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政策研究 >

提升“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水平,携手抵御粮食危机

发布时间:2022-06-16 来源:国合中心

导读:

“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沿线国家农业发展、保障粮食贸易畅通、促进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扩大了沿线国家农业贸易规模,提升了区域粮食生产稳定性,带动了地区就业和脱贫。在当前新冠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全球粮食供求失衡严重的形势下,更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发展沿线国家农业贸易和投资,促进农业增产,推高农业及粮食合作水平,携手抵御粮食危机。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显著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农业发展。但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叠加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的形势下,全球粮食供求结构严重失衡,粮食价格屡创新高,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节节攀升。“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同时,将在保障粮食贸易畅通、促进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方面成绩显著。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经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86个沿线共建国家签署了农渔业合作协议,与其中一半以上的国家就农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工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累计投资的农业项目已经超过820个,投资存量超过170亿美元,仅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业贸易总额就达到957.9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农业贸易、农业技术、农业人才交流等达成了广泛的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巩固沿线国家粮食安全、化解全球贫困也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显著扩大了沿线农业贸易规模,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攀升,占比超过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2021年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3265.5亿元,同比增长26.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还显著促进了农业产量的增加。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11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国别数量的47%,占南南合作派出总人数的60%。这些人员大部分被派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了相关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例如在东帝汶推广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超过2000公顷,每公顷产量由2010年的3.5吨提升至目前的5-7吨,成果丰硕。

其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援助有效提升了区域粮食生产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搭建的农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沿线农业合作和对外农业援助,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等方面提供的大量支持,直接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和稳产高产能力。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和蝗虫灾害,中国向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等沿线发展中国家援助马拉硫磷农药400余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2000余台、手持超低量喷雾机3500余台,以及防护服、面罩和手套各4000套,充分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理念。截至2021年底,中国专家在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向沿线多个国家示范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近10万当地农民接受了实践培训,超过100万小农从中受益。

再次,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带动了地区就业和脱贫,增强了区域贫困人口获取粮食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成为人类的“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和“共同进步与繁荣之路”。美国麦肯锡公司和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分别表明,中国在非洲的企业89%和85%的雇员实现了本地化,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脱贫,直接增强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贫困人口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联合冲击全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携手抵御粮食危机,缓解粮食安全挑战。具体而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投资合作。加强沿线国家之间在农业科研、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合作交流,提高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农业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加强沿线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上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沿线农业合作发展,缓解粮食安全危机的冲击。

借力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等“一带一路”专门性投资主体,持续扩大沿线农业投资。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每年组织一次“10+10”银企对接活动,为“走出去”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平台;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对外农业合作贷款项目申报。同时,各类涉农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为沿线地区农业发展与合作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橡胶生产合作,与苏丹、塔吉克斯坦等国共建农业合作示范区等都是合作典范。

第二,积极推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沿线国家之间的粮食援助,促进农业增产,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当前危机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克难关,持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农业技术、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援助,以及必要的粮食等生存物资,支持沿线国家实现农业独立自主发展。

例如,中国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已输出到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极大地提高了沿线高产水稻规模。2021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疫苗和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目前已完成6220吨粮食援助,其中第五批援助粮食已于4月23日分发给阿富汗困难群众。类似的粮食援助已经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常态化工作。

第三,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及粮食合作。中国正积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水平农业合作,努力推动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的“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农业合作项目,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确保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更具层次性、系统性、操作性,全面增强沿线国家应对粮食安全风险的能力。中国与俄罗斯、印度、以色列、土耳其等沿线国家开展了多维度的农业技术合作,与沿线多个国家共建农业示范区,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作者:李春顶 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创新院常务副院长,李董林 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