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中迅速扩大了使用,推动俄罗斯货币领域发生了结构转型,甚至有人用“元化”来概括这种新现象。文章在梳理俄方相关叙事的基础上,主要根据俄罗斯官方数据定量刻画了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推动因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人民币的扩大使用主要体现在强制性高的主权领域以及俄罗斯贸易商的支付货币转型,而在居民和一般企业的存款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仍微不足道。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扩大使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提供的竞争优势。包括“卢布化”在内其他选项的不可行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得不进行有利于人民币的“货币转型”。人民币不仅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工具,还对俄罗斯经济在高压制裁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近期尚无意放开资本账户让人民币自由进出国境,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俄罗斯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工具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其反向作用于我国内汇率形成乃至金融稳定的风险也将增加。制裁本身也为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所以,俄罗斯的“去美元化”不可能是完全的“元化”,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也不会威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引言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经济“向东转”步伐明显加速,在货币领域也经历着结构转型的冲击,被俄罗斯称为“有毒货币”的美元、欧元等的使用骤降,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不少专家开始谈论俄罗斯经济的“元化”(юанизация)问题。通过梳理相关讨论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媒体主要关注如下三个有关货币转型的问题:
(一)用什么替代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后,因西方对俄实施金融制裁(包括冻结央行外汇储备和寡头资产以及将俄罗斯主要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如何在能源出口中确保收入安全,以及如何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并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案,立即成为俄罗斯经济金融领域紧迫的问题。人民币能否替代美元就在这种背景下成为热议的话题。2022年3月17日,发表在一家专门刊载研究报告和科研成果的俄知名网站“katehon”上的文章“从去美元化到元化?”比较有代表性。该文明确提出“拒绝美元不意味着要依赖中国货币”。文章认为,能源出口核算涉及“政治信任”和“未来战略”问题,应该摆脱美元,但替代方案中最佳选项是转向黄金核算,或者至少采用货币篮子核算,而不应该采用人民币核算。最正确的做法是加强卢布地位,而过渡到黄金或其他贵金属、能源核算也能巩固卢布地位。
(二)俄罗斯经济“元化”的风险问题
尽管在俄乌冲突初期,在货币转型问题上,俄罗斯主流观点认为应加强卢布,或者通过过渡到黄金或贵金属核算来巩固卢布地位,并且普京在2022年5月签署了总统令强制推行卢布天然气结算,但在现实中,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使用却快速增长。特别是2022年7、8月份两家大型公司俄铝(Русал)和极点黄金(Полюс)成功发行66亿元人民币债券后,俄罗斯金融市场几乎每周都会发布有关吸引俄罗斯公司人民币新债券的消息。甚至财政部也在考虑用中国货币发行政府债券。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的“元化”现象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大量文章开始集中探讨与其相关的风险问题。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过度依赖中国货币存在风险,而这主要由中国金融立法和政府制度的特殊性决定的,例如中国对汇率的非市场操控,并且无法自由兑换和投资。俄罗斯国家杜马负责经济政策的副主席阿尔乔姆·基里亚诺夫相信,人民币不应成为俄罗斯储存储备资产时的优先货币,因为人民币过于依赖中国的政治,这带来了系统性风险。中国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是欧美国家也被视为不稳定因素,因为如果这些国家向中国施压,中国会打破与俄罗斯的所有贸易关系。还有人认为“元化”正在破坏国内生产,使其竞争力下降。另有一些精英则支持货币转型进程,认为“元化”不会给俄罗斯带来威胁。国家杜马所有权、土地和财产关系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加夫里洛夫表示,不必担心俄经济的“元化”,因为中俄本币结算会降低对外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对外贸易银行领导人安德烈·科斯金认为,“元化”在不久的将来不会产生威胁,而当下人民币比美元和欧元更方便、更安全。
(三)以货币篮子特别是“金砖国家货币”平衡人民币的影响
伴随时间推移以及人民币持续扩大使用,特别是2023年2月底人民币成为莫斯科交易所“明天”条款项下最大交易货币,以及2023年3月普京提议在俄罗斯与第三国贸易中使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后,如何规避“俄罗斯经济的元化”风险并增加卢布使用成为新的关注点。有专家指出,不得不承认现实,人民币正在俄罗斯市场扎根,美元化正在被元化所取代。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格列夫直言,俄罗斯正在经历“结构性货币冲击”,将用人民币取代美元。一些专家指出,经济的元化与美元化一样存在制裁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此,应增加卢布使用特别是其在俄国际结算中的份额来消除这些风险。与俄乌冲突爆发早期提出通过黄金和贵金属替代美元的主张不同,一年后更多人提出用货币篮,特别是通过金砖国家货币来平衡人民币的影响并巩固卢布地位。开放投资公司高管舒尔金提出,俄罗斯经济去美元化的预期目标并不是转向“元化”体制。他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开发一个系统,以不同货币(重点是卢布)结算;更有效的是以友好国家(地区)的货币篮(无论是土耳其里拉、阿联酋迪拉姆、港元,还是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其他近邻国家——原苏联成员国的货币),来取代以前的硬通货。俄罗斯外交部经济合作司司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走极端,不要搞“元化”,毕竟美元的地位难以撼动,也没有国家愿意让渡自己的“货币和金融主权”,因此,有必要创建包含世界各国货币的货币篮子,例如金砖国家或金砖国家+形式的货币池,以摆脱对“不友好国家”货币的依赖。金砖国家统一货币问题也由普京总统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提出,并且俄方倡议在南非金砖国家峰会上加以讨论。但南非和印度拒绝了这一想法。在2023年10月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普京承认,已经与专家们讨论过创建统一货币的问题,并认为尽管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目前没有必要建立金砖国家统一货币”。
本文在俄方相关讨论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俄罗斯经济的“元化”是否存在?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有何特点?其次,人民币在俄扩大使用的推动因素是什么?再次,人民币的扩大使用带来了哪些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对未来中俄货币合作的前景展望。
二、俄罗斯经济中人民币使用的现状与特点
衡量一国货币在国外的接受度通常采用三种指标:在贸易结算、国际储备以及外汇市场交易中的份额大小。这里采用这三个指标来定量刻画人民币在俄罗斯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使用情况和趋势特点。需要说明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央行停止发布一些经济金融数据,所以这里主要采用俄主流媒体报道的俄官方来源的离散数据来大致刻画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人民币在俄使用情况和趋势。
(一)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使用
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经历了长期过程,到2022年年初占到了双边贸易额的25%。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极大地推动了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到2023年11月这一数值已经升至95%。这其中,人民币的使用以更快速度增长。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披露,2023年上半年俄中贸易额的75%是以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不仅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也被用于俄罗斯与第三国的结算。到2023年7月,俄罗斯与第三国贸易的25%已经由人民币结算。
由于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以及俄罗斯对第三国贸易结算中的扩大使用,其在俄罗斯整体对外贸易结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俄罗斯央行的数据,人民币在俄罗斯外贸核算中的份额从2022年年初的0.5%~4%跃升至2023年3月占出口的16%和进口的23%,而到了4月,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到了23%和31%。
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数据,得益于人民币在俄罗斯外贸中的广泛使用,俄罗斯贸易结算货币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型,美元等西方国家的“有毒货币”退出了主导货币地位,在出口中的占比从2022年年初的85%下降至2023年7月的28%,在进口中的占比也从67%下降到31%。相反,友好国家的货币和卢布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到2023年7月,它们在出口和进口结算中的总份额分别达到了72%和69%。在经济发展部官员看来,卢布和友好国家货币在俄外贸中的作用还将继续增长。
在“友好货币”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因此也很容易认为“去美元化”正在被“元化”取代。但事实上,在人民币结算大幅提升的同时,卢布也显著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特别是2022年5月天然气贸易卢布结算令颁布后,当年年底卢布在出口结算中的使用就超过了欧元,与美元大体相当。当下,卢布已成为俄出口结算的主要货币,其份额在俄乌冲突后增加了两倍多,超过了40%,远超人民币和“有毒货币”的份额(二者各占1/4左右)。虽然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中的份额要比在出口中的更大,但远非主导角色,而是与“有毒货币”和卢布的份额相当(各占1/3左右)。此外,截至2023年7月,在俄罗斯与印度、土耳其、阿联酋等国的贸易中,采用这些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的份额也达到了5%~15%。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贸易结算中的地位确实有了大幅提升,甚至超越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开始部分执行锚货币功能,但与垄断地位或主导货币意义上的“元化”仍相距甚远。事实上,人民币只在双边贸易中扮演主导地位,而在俄罗斯一般贸易中,人民币与卢布和“有毒货币”大体上仍是三分天下的格局;并且,卢布化进程同样显著,卢布在俄罗斯出口中已经升至主要货币地位。当然,如果与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接受度相比(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3.71%,排名保持在第五位),俄罗斯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程度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二)人民币纳入俄罗斯国际储备和主权基金的情况
2015年11月中旬,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底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前夕,俄央行宣布已将人民币列入用于投资黄金和外汇储备的货币清单,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不打算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并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在俄储备资产中将保持微不足道的份额,仅具象征意义。2016年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有0.1%(约3.4亿美元),而当年人民币在全球央行的储备货币占比为1.07%。
人民币在俄罗斯央行国际储备中份额的增长与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过程息息相关。2018年4月,因美国加大对俄制裁的力度,俄罗斯央行开始抛售美国政府债券,使外汇储备去美元化。美元在国家储备中的占比由2018年年初的43.7%下降至2018年6月底的21.9%,与此同时,人民币份额则从5%提高至14.7%。当时以人民币取代美元储备的操作遭到了俄罗斯国内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甚至被指“疯狂”。但其实,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化。因为与此同时俄罗斯央行以更大幅度提高了欧元资产配置(从22%升至32%)。
2021年下半年,俄罗斯央行加大了“去美元化”的力度,将1/3的美元储备转换成人民币。到2022年年初,美元储备占比从16.4%下降到10.9%,减少了290亿美元,人民币储备占比则从13.1%升至17.1%,增加了281亿美元。欧元比重也从32.3%增长到33.9%,增加了187亿美元。黄金则下降至21.5%。也就是说,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在俄罗斯超过50%的国际储备被冻结之前,“去美元化”战略导致人民币在俄罗斯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超过了美元,而俄罗斯的国际储备还远远没有“元化”,因为欧元的占比仍远超人民币,黄金也占据优势,并且所有的西方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元)一共占到了60%。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央行停止披露这些数据,但俄罗斯财政部表示,会增加人民币的份额。
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NWF)的组成,在俄乌冲突后已经进行了重构。2022年10月俄财政部已剔除了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将最高限额配给了人民币,达60%,黄金是40%。此前人民币和黄金的份额分别为30%和20%,欧元为40%,英镑和日元为5%。
俄罗斯财政部部长谢尔盖·西卢阿诺夫提出的新预算规则规定,流向国家福利基金的多余资金可以兑换成人民币。因此,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地位将继续增强。事实上,俄罗斯已成为人民币储备的最大持有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至少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俄罗斯主权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远远超出全球平均份额,并且,即便仍按17.1%比重计算,截至2023年11月10日,在总国际储备5761亿美元中约有1000亿美元为人民币储备,约占全球人民币储备的1/3。而在2021年年中,俄罗斯的人民币储备只占当时世界所有央行人民币储备价值的1/4。
(三)人民币在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
直到2022年2月,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比仅为0.32%,而美元头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87.6%),欧元为11.9%。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情况发生了剧烈变化。2022年8月俄罗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交易占比已经升至26%(4月仅6%),美元下降到43%(4月为58%),欧元下降到23%(4月为32%)。到2022年年底,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41倍。
到了2023年2月,仅用了一年时间,人民币就成为俄罗斯市场上交易最多的货币,首次在交易所交易量上超过美元:人民币占主要货币交易总量的近40%(1.48万亿卢布),美元交易量略高于38%(1.42万亿卢布),欧元为21.2%(0.79万亿卢布)。有俄罗斯专家将2月份交易所的交易变化称为从美元化到元化的过渡。“美元化正在被元化所取代”。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消息,到2023年9月,俄罗斯卢布/人民币货币对的平均交易额接近每天2000亿卢布,自2022年初以来增加了100多倍。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人民币债务工具的发行量显著增加,现在共流通55个发行证券,规模超过800亿元。2023年9月在俄罗斯国内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卢布对其他货币交易(包括现金交易、远期合同和外汇掉期交易)总量中,人民币、欧元和美元的占比分别为:43.8%、18.2%和36.9%。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交易份额远远高于在全球货币市场上的份额(约7%)。
三、人民币在俄罗斯扩大使用的原因
上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急剧扩大,甚至在主权基金、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和外汇交易中成为主要货币,而美元和欧元等西方国家“有毒货币”则大幅让渡了市场。因此,很容易得出结论,西方金融制裁和俄罗斯的“去美元化”战略是所谓“俄罗斯经济元化”的主要原因。但事实是,从一开始,俄罗斯的货币转型战略就很明确,“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选择“元化”,而是要加强卢布地位,并且通过强化黄金和贵金属乃至金砖国家货币篮子等措施,来取代美元等“有毒货币”的主导地位。因此,与其说人民币的扩大使用是地缘政治战略选择的结果,不如说是俄罗斯在与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货币“被迫转型”的自然结果。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俄罗斯经济加速“向东转”的内生需求有关,而这些进程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在持续进行了。
(一)人民币得以在当下的俄罗斯经济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根本上源于中国的经济实力
决定一国货币国际接受度的最根本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以及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形势,都强有力地支撑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构建的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2平稳上升至2021年末的2.98,增长了50%。2022年末,这一指数为3.16,较2021年上升了5.9%。2023年第一季度末,这一指数升至3.26,同比上升10.2%。
具体到俄罗斯,中国自2010年起就已经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2023年前11个月,中俄贸易同比又增长了26.7%,达到2181.76亿美元。我国在对俄投资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俄罗斯经济部长列舍特尼科夫透露,“两国正在共同实施79个大型项目,投资总额约1700亿美元”。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经济进一步向东转,意味着对于人民币的支付需要有着越来越坚实的实际经济进程支持。特别是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因为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一直有强大的内生需求,也必将随着实体经济合作的加强而扩大。这是决定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俄乌冲突前微不足道的份额猛增至75%的关键原因。此外,中国拥有第一大贸易国地位,意味着俄罗斯借由中国贸易和人民币结算的网络效应,可以实现与第三国的贸易核算,以替代美元和欧元执行锚货币功能。有俄罗斯专家指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贸易额的增加,吸引了俄大型参与者(主要是出口商)对人民币的投资。另外,在无法直接转账或交易对手不接受卢布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作为美元或欧元支付的中介,人民币在俄罗斯变得更受欢迎。而源于贸易投资引发的人民币结算需求,还会引发交易行为和掉期保值业务,进一步拉动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的占比提升。人民币在掉期交易中远超美元和欧元的规模,就显示了贸易支撑下的衍生交易作用。相应的,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安全因素,主要会考虑贸易投资需求,投资人民币资产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和提升经济效率。
俄罗斯经济部长直言,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倚重人民币,包括俄罗斯与第三国的贸易也借助于人民币进行结算,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货币的可兑换性”决定的。“它毕竟是领先的储备货币之一,并且,鉴于俄罗斯经济的需求,我们仍然需要储备货币,我们仍然需要对冲货币风险”。
两国贸易本币结算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人民币被接受,主要取决于降低交易成本的内生驱动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持续提升。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边贸发展中就受制于硬通货的缺乏,因此很早就提出了本币结算任务。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俄企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09年上半年,中俄边贸结算中美元结算占85.1%,卢布结算占14.8%,人民币结算仅占0.1%。2009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而俄罗斯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中俄货币竞争才开始向人民币倾斜。以黑龙江省为例,到2013年,结算币种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人民币结算份额超过了卢布。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在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中占据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事实上,俄罗斯也秉持卢布国际化战略,并且自2006年7月宣布卢布完全可兑换后,俄政府大力推动其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中用卢布进行能源贸易结算,形成对人民币的竞争局面。但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双边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就稳步提升并超越了卢布,说明双方有内在的效率需求,同时,经济实力也在货币竞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既是人民币国际化长期进程的结果,又是中俄两国长期金融合作的成果
我国曾长期奉行资本管制政策,不允许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资金自由流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我国在货币领域的自由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因此,人民币在境外的扩大使用,也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特别是2016年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与国外央行的货币互换协定,有力地支撑并推动了人民币在国外的接受度。根据2023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报告,截至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展了38种双边货币互换(包括与香港、韩国、欧洲央行、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专家们发现,俄罗斯在和那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有活跃的货币互换关系的国家(例如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平均增加了4个百分点。他们解释说,这种货币互换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商使用从俄罗斯进口商那里收到的人民币。
中俄双边政府间金融货币合作的逐步深入和扩大化,也为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中俄两国于2002年8月签署了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此后,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人民币与卢布挂牌交易;2011年6月,两国央行又签订了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全域范围内的一般贸易。2014年10月中俄两国央行首次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以便利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2015年12月,两国央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承诺促进本币核算的发展,继续在支付和银行卡领域合作,并促进一方到对方发行本币计价债券。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在莫斯科启动了人民币清算行业务。多家俄罗斯银行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启动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国还推出了专门针对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系统。2017年,中国外汇市场正式建立人民币对外币同步交收机制,中国银行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定为同步交收业务的卢布结算行。2016年,中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人民币贷款融资,中资银行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第一笔大额人民币银行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在俄设立的全资子银行“工银莫斯科”为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筹组的48亿元的人民币备用银行贷款。在开发性金融领域,2017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达成协议,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及高新技术发展领域对俄注资30亿美元,该投资将以人民币支付。2019年6月中俄政府签署关于核算和支付的协议,承诺扩大双边贸易、投资、信贷和其他经济贸易业务中的本币核算。总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两国贸易投资合作的深入,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两国就持续不断地推进了金融货币领域的互利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当前扩大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人民币使用的迅猛增长是俄罗斯为规避金融制裁的“被迫转型”,是在卢布和黄金等方案失败后的唯一选项
俄罗斯经济的“元化”进程远非主动的战略抉择,而是没有替代选择之下的无奈之举。
首先,有必要摆脱“有毒货币”。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央行储存于西方国家的一半外汇资产,这迫使俄罗斯去寻找非西方货币作为储备资产。此外,俄罗斯主要银行被踢出了SWIFT系统,卢布的转账被禁止,也迫使俄罗斯的公司需要采用迂回方式进行货币转账。以前俄罗斯有数百家银行在外贸业务中可以使用所有世界货币,而现在使用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进行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SWIFT系统进行美元和欧元支付很困难,全国只有三家银行在进行这种支付业务。因此,在选择替代货币时,在流动性和汇率稳定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需要考虑地缘政治的安全性。
其次,“天然气卢布结算”战略失效。为摆脱“有毒货币”,俄罗斯的首选是“卢布化”,为此从2022年5月开始推行天然气出口卢布结算令,并在对外贸易中大力推行本币结算和卢布结算。普京曾表示,在与欧亚经济联盟(EAEU)国家的核算中,以卢布计算的约有90%。而在俄罗斯出口中卢布也成为主导货币,占比达40%。此举对于巩固卢布币值、规避货币制裁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俄罗斯毕竟处于西方的严厉封锁之下,与乌克兰战事的久拖不决也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基础。随着通胀和财政赤字的增加,卢布汇价在快速回升后经历了更长时间的贬值进程(2023年年初至12月21日卢布对美元贬值了30%)。俄罗斯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卢布的贬值,使得贸易伙伴不愿接受卢布作为结算货币。此外,支撑卢布的俄罗斯经济体量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由于外部制裁和俄罗斯的内部禁令,俄罗斯货币实际上已经不再具备自由兑换的性质。总而言之,“广泛宣传的‘天然气卢布’过程失败”,迫使俄罗斯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更多使用“友好货币”,以替代美元等“有毒货币”。
再次,黄金贵金属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货币均无法发挥替代作用。鉴于俄罗斯黄金和贵金属的储备以及探明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一些俄罗斯专家主张国际货币体系向黄金本位过渡。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普京总统也曾公开提及,美元价值是虚假的,号召用真实价值——大宗商品——来重新定义货币。然而,实物货币倡议均因难以操作而在国际上难觅知音。俄罗斯还大力推动与友好国家进行本币结算,以取代对美元的依赖,但一些友好国家的货币却难堪重任。例如,在与印度的本币结算实践中,俄罗斯积累了更多的印度卢比,却没有办法将卢比兑换成其他货币,以至于俄罗斯要求停止以印度卢比进行双边贸易结算。而土耳其里拉的币值非常不稳定,甚至成为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另一些友好国家经济体量过小,如阿联酋和南非,其货币也不被其他国家接受。截至目前,这些友好国家货币只在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中发挥着并不显著的作用(5%~15%),无法作为通用货币而被普遍使用。这样,人民币才脱颖而出,被俄罗斯广泛应用于与第三国(包括上述友好国家)的贸易结算中。甚至在偶尔来自美国、欧盟和英国的进口交易中(按交易量计算为1%~2%),人民币也被用作结算货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中表示:“我们赞成在俄罗斯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结算中使用中国人民币”。
俄罗斯“自由金融全球投资公司”的首席分析师纳塔利娅·米尔恰科娃指出,俄罗斯“缺乏体面的替代品”来取代美元结算,只有人民币有可能帮助俄罗斯摆脱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企业只是被迫转向人民币支付。”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格尔曼·格列夫认为,俄罗斯将用人民币来逐渐替代美元,这是因为“别无选择”,但是,“这种替代将不会是完全的”。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承认,对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储备中的人民币的存在使俄央行能够在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确保金融稳定。此外,人民币储备不仅能带来收入,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要与该国货币交易的结构相对应。“在人民币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解决黄金外汇储备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没有多样化(即增加其他友好货币资产——作者注)的计划。”
如果回顾更长时期两国经济交往历史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于人民币的需求源自双边贸易。为避免使用高昂的硬通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双方就提出了本币结算任务。随着中俄之间经济合作的加深,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加速崛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推动了俄罗斯对人民币的内生需求及其持续提升。此外,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安全的考虑,自2014年后大力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也成为人民币进入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促进因素。但毫无疑问,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西方对强力制裁措施,使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存在迅猛增长。
总而言之,在俄罗斯,制裁限制(包括禁止销售、供应和出口以欧元和美元计价的纸币)引起了市场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替代货币的关注。然而,中国货币的日益重要地位不能仅仅归因于俄罗斯的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它也受到更广泛因素(不仅仅在俄罗斯,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实力。
四、人民币在俄罗斯扩大使用的影响
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为俄罗斯经济在制裁压力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元化”问题被频繁提及,也折射出俄精英对于人民币依赖伴生风险的担心。随着俄罗斯市场上人民币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金融领域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新问题。
人民币扩大使用对俄罗斯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变得“有毒”的条件下,将人民币作为俄罗斯主要的外汇储备资产,对确保俄国际储备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币,可以降低与货币波动相关的风险,特别是在与中国互动时。在支付领域,扩大人民币在俄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特别是在与第三方国家进行贸易时用人民币取代美元,采用人民币转账服务(尽管从2023年6月起在俄罗斯的中国银行停止了从俄罗斯向西方国家银行的人民币转账业务),为俄罗斯企业在金融制裁条件下(俄罗斯银行与SWIFT系统脱节,无法完成必要的转账)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包括未被制裁的俄企业与西方公司之间经济联系的保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人民币,降低了俄罗斯对传统货币关系的依赖,确保了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多样性。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贷款发放,在西方金融市场关闭、卢布币值不稳以及利率高企的背景下扩大了俄企的融资来源,促进了投资,为稳定俄罗斯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22年7月俄罗斯铝业公司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债务工具的发行量显著增长,到2023年9月共流通着55个债券(发行人主要是大宗商品公司),规模超过800亿元。有专家估计,到2023年年底,人民币债券市场可能增长至1500亿元。此外,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正在积极讨论人民币政府债券的出现。俄总理米舒斯京在2023年3月表示,以友好国家的货币(例如人民币)发行政府债券,是支持俄罗斯经济财政独立的长期资金可能来源之一。人民币债券对于俄罗斯市场而言是相当可靠的货币工具,具有相当不错的收益率。其利率约为4%,这对于发行人来说比卢布计价证券便宜2~3倍。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人民币计价资产促进了商业融资以及大众投资者的资金参与其中。
随着人民币使用的迅速扩大,依赖人民币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也被俄精英广泛讨论。提出的主要风险包括: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或货币贬值,俄罗斯可能会出现“金融传染”;由于中国积极管理人民币汇率,俄经济易受中国干预的影响;中国的货币特权导致中国商品在与俄罗斯商品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阻碍俄罗斯的生产增长;中国主要经济关系在西方,在受到西方制裁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抛弃俄罗斯市场等。此外,中国的地缘政治风险仍然较高,地区存在一些紧张局势,特别是台海因素,也是俄方关注的要点。为降低“元化”风险,俄经济精英普遍认为,在人民币之外还应积极促进使用其他友好国家货币——土耳其里拉、印度卢比、阿联酋迪拉姆、南非兰特等,并力推货币篮子方案。“结算货币篮子的多样化将有助于中和货币和交易风险,并提高俄罗斯经济对制裁压力的稳定性”。打造“金砖国家货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尽管普遍认为其可能性还只是“理论上的”。
对于中国而言,因在俄乌冲突事件上奉行了中立立场和不参与单边制裁,为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占据西方企业撤离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人民币也顺势扩大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存在。但与此同时,这一进程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一)俄罗斯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不足问题
我国尚未完全放开资本和金融账户,这意味着,当俄罗斯金融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时,有可能出现人民币短缺问题。2022年第四季度俄罗斯外汇市场上就出现了人民币短缺,因为俄罗斯在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中处于负平衡状态。
人民币流动性缺乏也限制了投资机会,这也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市场上的人民币主要用于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和国际储备这两个领域,而公司和居民采用人民币作为投资工具的比重微不足道的根本原因。在俄居民的全部资金中,人民币占比不足1%,在企业的资金中占比为6.2%(2023年6月)。整体而言,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于“有毒”货币更为信任。在俄罗斯银行的公司账户中,“不友好”货币在外币余额中的份额已从2023年年初的76%大幅下降,但到6月初仍占外币存款总额的58%。居民个人也仍然更喜欢美元和欧元,并继续用它们来进行储蓄,美元和欧元存款的占比仍接近90%。根据Frank RG的调查,大多数富裕的俄罗斯人仍然以美元(55%的受访者)和欧元(33%的受访者)的形式保持外币储蓄,只有25%的受访者持有中国货币。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一年里,中国货币的普及率显著增加,但还没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作为储蓄货币。
(二)俄罗斯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回流与人民币汇率定价问题
随着俄罗斯对华出口持续扩大,总出口中近1/4采用人民币结算,意味着每年仅出口贸易一项就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入俄罗斯。以2023年贸易流为例,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2023年俄罗斯出口额将达到4591亿美元,按23%用人民币核算,即意味着2023年将有10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00亿元)流入俄罗斯。按进口预测值3138亿美元、30%用人民币结算来估算,对外支付人民币约9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亿元)。这样,仅经常账户余额就将有800多亿元人民币进入俄罗斯离岸市场资金池。俄罗斯庞大的国际储备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至少在17%以上)是人民币资产。以2023年12月15日俄罗斯央行国际储备为例,其规模为5879亿美元,按照17%的保守水平估算,意味着俄罗斯央行持有约7000亿元人民币资产。而且按照俄罗斯财政规则,财政部要适时买卖人民币以对冲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这说明,人民币资产在俄罗斯市场上已经颇具规模,并仍有可能继续增长,进而对双方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在俄罗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逐渐扩大,人民币贬值无疑会给俄罗斯国际储备和人民币资产持有者造成财产损失,而由于中国对资本流动的控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就成了俄方所关切的问题领域。另一方面,这些离岸人民币的买卖,包括与香港离岸市场资金的合流,又会反向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在保持资本账户管控前提下如何回应俄方的利益诉求并引导在俄市场人民币资金有序回流,如何在扩大境外使用和维护国内金融稳定并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就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三)二级制裁的风险
我国反对单边制裁,坚持与俄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收紧对制裁实施的监管,甚至对未被制裁的俄公司对外经贸活动和人民币转账业务也采取惩罚措施,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俄罗斯金融市场和我国企业的全球经营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据俄罗斯知名财经媒体“俄罗斯商业咨询”(РБК)报道,自2023年6月13日起,在俄罗斯的中国银行不再执行向欧盟、瑞士、英国、美国银行(包括这些国家银行的外国分支机构)的人民币付款。此前,为数不多的西方经纪公司继续与俄罗斯客户合作,但不接受卢布转账。在多家俄罗斯银行遭受制裁并被切断与SWIFT的联系后,俄罗斯客户与西方公司的资金转账遇到了困难。为此,一些俄罗斯银行通过中国银行作为代理人为这些客户提供人民币转账服务。因此,中国银行的限制措施使俄罗斯公司与西方公司(或在西方国家银行开设账户的公司)的商业活动和商品或服务的支付变得更加困难。中国银行拒绝人民币转账的决定与欧盟和美国对中国银行进行二级制裁或其他限制的风险有关,这些风险可能会威胁到它们关闭自己在美国和欧洲银行的代理账户。而且,中国银行遭到的限制并非个例,而是“友好国家”银行限制俄罗斯实体运营的全球趋势的一部分。仅在最近几个月,就有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实施了类似的限制。中国银行是国际银行体系的一部分,需要与包括美元和欧元在内的外币进行交易,即使需要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和对俄罗斯客户的忠诚,也不能、更不会完全忽视西方的制裁。
尽管通过其他友好国家代理行或者增加代理支付环节,俄罗斯依然能够建立与西方公司之间的经营联系,中国银行停止人民币转账这一举动不会给俄罗斯带来实质影响,但毕竟更多的代理环节会增加交易成本。此外,人民币的跨境转账其实也是其可兑换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方面的限制当然也不利于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因此,中国银行暂停从俄罗斯向西方转账人民币业务的案例显示,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同样受到限制。我国金融企业因担心自己在西方市场的经营遭受“二级制裁”而不得不对开展俄罗斯业务有所顾忌。
五、结语
本文研究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人民币迅速扩大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使用,并推动了俄罗斯的货币转型——被俄罗斯称为“有毒货币”的美元和欧元等在支付、储备和交易中的主导地位让位于“友好货币”。但“俄罗斯经济元化”的说法因其概念不清容易引发误导。现实是,人民币只在俄主权财富基金中挤出了全部西方货币,成为唯一的外汇资产,最符合“以人民币完全取代美元”的含义。与此同时要注意到,人民币在主权财富基金只占六成,剩下的四成由黄金占据。双边贸易领域的“元化”程度也较高,人民币占据绝对优势(3/4),不仅超越了传统锚货币美元,而且也完胜卢布。在国际储备中,俄乌冲突前人民币份额少于黄金,“有毒货币”占六成,即便战后增加人民币资产,但鉴于美元和欧元在全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不可能被完全挤出。在俄罗斯的整体外贸中,人民币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锚货币职能,但其份额与“有毒货币”大体相当。卢布则在出口中更大程度上替代了美元,成为俄出口主导货币。总而言之,人民币扩大使用主要体现在强制性高的主权领域以及俄贸易商的强制货币转型,而在居民和一般企业的存款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仍微不足道,说明俄罗斯一般经济主体对于传统国际货币更加信任。
观察俄罗斯的货币转型战略导向(去美元化、巩固卢布的天然气核算战略、支付货币多样化并力推货币篮子)以及中俄双边长期经济金融合作的历史可以发现,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扩大使用的根本原因是其拥有中国经济实力支撑的货币竞争优势。当然,包括“卢布化”在内其他选项不可行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得不进行有利于人民币的“货币转型”。
从影响上看,人民币不仅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工具,还为俄罗斯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地缘政治震荡期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特别是对俄罗斯国家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安全化,进而对俄罗斯经济在高压制裁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期尚无意放开资本账户让人民币自由进出国境,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俄罗斯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工具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其反向作用于我国国内汇率形成乃至金融稳定的风险也将增加。同时,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裁本身也给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所以,俄罗斯的“去美元化”不可能是完全的“元化”,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也不会威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作者:曲文轶 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