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正进入一个大变革时代,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也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时,回头看看历史或许是个好办法。对于现实问题,人们的看法各有不同;历史或可以为我们的讨论,为我们展望未来提供一个平台。历史为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什么?我想,这就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同外部世界如何互动,不仅影响中国的未来,也影响世界的未来。尽管当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诸多困难,但这一点是确定的,必须牢记在心。无论存在什么困难,只有始终不渝地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国才能实现和平发展,才能与各国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观历史,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大国,其发展部分取决于内部因素,部分取决于外部因素。在解读中国的发展时,我们通常更注重内因的作用,诸如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等;往往会忽视外因的影响。然而,仅从内因探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发展。近些年来,学界对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互动有许多新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的发展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比我们原以为的要大得多。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世界。虽然那时亚欧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有限,但中国也不是孤立发展的。如果只看内因,我们见到的图景是自从大一统的皇权专制政体形成之后,中国历史似乎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但是,如果把外因也纳入眼界,考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十分不同的图景。
例如,古代中原民族与北方草原民族自古交流频繁。草原民族几度入主中原,不仅拓展了中国的疆域,也促进了早期的中西交流。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入中国文化,此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佛教。从明末至清中期,更有两件事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是原产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在大幅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中国人口的突破性增长。二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支撑起中欧之间的茶丝贸易,不产银的中国能以银作为主要货币,表明中国已不自觉地卷入了世界贸易。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白银是比鸦片更重要、层次也更深的因素。
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史提示我们以下几点:第一,古代中国并不是孤立发展的,尽管那时中外交流是缓慢的,后果经长时间才会显露。第二,亚洲地区出现的多元文化各自的来源和相互间的影响错综复杂,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恐怕并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大。第三,对中国来说,外部因素的注入有助于打破了原有的内在平衡,并在一些重要方面引发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最后,中国接受外来影响基本是不自觉的,这使得中国在中外互动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随着近代的来临中外互动加速,中国也日益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
20世纪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20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有两条主线:一个是老主题,大国争霸,这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另一个是新主题,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这两条线索平行发展、互相交织,对中国的内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处于世界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股新兴潮流的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也壮大了这股潮流。
20世纪下半叶的大部分时间,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结构中。由于当时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为保障国家安全与苏联结盟,并在许多方面向苏联学习。不过,几年后中国就认识到苏联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导致了双方在20世纪60年代的分裂。中苏分裂的重要意义是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同时在冷战大格局尚未变动的情况下,获得了一定的战略主动权。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变化。回顾冷战的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一个世界不可能存在两个体系,世界不应陷入新的冷战,当然更要极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核战争更不能被允许。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三个因素促使世界进入和平发展阶段。这三个因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受到世界的欢迎,中国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冷战结束,随着信息化和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加速,世界经历了一轮新的繁荣。中国借助这一波全球化浪潮,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起飞。
全球化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造成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如贫富分化加剧、资本快速流动导致的金融危机、产业链过长带来的不稳定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导致了这一波全球化的退潮,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又加快了这一过程。历史地看,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时高时低像波浪一样。我想,世界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这一轮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成果。
在这一轮全球化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不过人们还很少讨论,这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陆续加入现代化行列。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方面是伟大成就,对世界有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给现存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所谓“中国威胁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化不可阻挡。半个世纪之前,亚洲的现代化出现了“雁型模式”,日本为头雁,随后有亚洲四小龙。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头雁,后面还有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等等许多国家。这个巨大的“雁行模式”将对世界秩序产生非常巨大的冲击。
当前世界上的种种矛盾、竞争和冲突,背后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大批发展中国家陆续进入现代化所带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治理模式如何适应这样一种情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对人类社会构建未来世界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美国、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认真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
世界不可能不变,可能以比较激烈的方式,也可能以比较有序的改良的方式转变。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人们常说,20世纪是所谓的“美国世纪”。我认为,21世纪将不会是20世纪的翻版。未来,美国不太可能继续享有其20世纪所占据的那种地位,大概率也不会出现所谓的“中国世纪”。美国在1890年前后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一,它走到今天的地位经历了差不多一百年。中国近几十年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经济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都远未达到当年美国所占据的那种地位。同时,许多以往被视为小国弱国的国家,今天的无论是人口的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已不亚于当年的所谓列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未来世界会趋于多极化。我们期望看到的是比较均衡的多极化,在这个过程里,中国和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会不断提升。
发展中国家陆续进入现代化,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那些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实现工业化国家,它们在发展的时候并未顾及整个世界的发展,甚至是靠掠夺世界而发展。今天中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特别是大国,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使本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保持平衡。自己要发展,别人也要发展。这就使得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与以往大不相同。
目前,在中国的努力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中国主张“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中国采取的内外“双循环”。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前景是负责,而非一些西方人认为的,中国准备跟世界脱钩,或准备同美国争霸。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既外循环也有内循环,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与世界协调,既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这是解决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量。
世界的和平发展有赖于各国之间的合作,虽然各国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我们希望国际间的竞争有规则、有秩序,更重要的是在竞争的同时也有合作。现在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能靠各国之间的斗争来解决,斗争只会加剧这些问题;而大国的合作、世界各国的合作,对于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不可缺少。(作者:章百家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