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洹水安阳名不虚。
走进甲骨文故乡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等充满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依次映入眼帘。随着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开放,中国文字博物馆进一步系统展示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尽显中国文字文化之美。
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近年来,中国文字博物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负起自身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等重要指示,助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文字的故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体现其时代价值。
加强考释研究为弘扬传承奠定基础
中国文字博物馆积极推进甲骨文释读工作,承担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该项目共包括10个子课题,其中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合作承担子课题《甲骨文已识字有争议字和未识字综理表》,已完成项目验收,并出版阶段性成果《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2018年4月,第一批征集甲骨文释读成果评审会议
据统计,目前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释读的有1600余个,大部分甲骨文仍然等待去释读。为充分调动海内外甲骨文研究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先后开展了两次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征集评选工作。第一批评审结果已对外公布,目前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初评已经结束,正在推进终评工作。征集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甲骨文考释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近期,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将发布第一批共500个未释读的甲骨文字形。
作为中国文字的科普中心和文字文化研究交流的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始终以传承和弘扬文字文化为己任,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中国文字博物馆打造的文化品牌“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为3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研究交流机会,成为国内古文字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扩大中国文字研究影响力、传承文字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2022年8月4日,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首次进行线上直播,约200多万人观看直播,表明古文字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丰富陈列展览打造观众满意的参观体验
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楷书,观众可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沉浸式参观感受千年文字魅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内,序厅、“中国文字发展史展”基本展览、“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字书琼林”“汉字民俗”“书苑英华”专题展览、互动体验厅以及特别展览等8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现中国文字之美。其中,“中国文字发展史”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文字载体向公众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呈现中国多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汉字民俗”展示与百姓生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民俗,如瓦当、对联、楹联、灯谜、剪纸、回文诗、汉字装帧艺术等。“书苑英华”展示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呈现汉字书法艺术的菁华。“互动影像厅”中的缤纷汉字、猜字谜、数字汉字等10余种互动游戏,让观众亲身体验汉字的博大精深。
展厅一角
近年来,秉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建馆理念,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文物的学术性以大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推出“文字过大年 趣味文字展”“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等160余个临时展览。多个原创展览还获得表彰奖励,如2015年“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2019年“中国文字发展史”入选“博苑掇英——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2009—2019年)”。
为传承弘扬汉字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面向海内外的大型主题展览“汉字”巡展。“汉字”巡展以百件文物为支撑,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应用历程,生动鲜活地展现了汉字的书写艺术形式及其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妙趣精华。截至目前,“汉字”巡展已在国内外成功展出130余场,建成体验基地11个,架起了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沟通桥梁。其中,国内巡展以通过汉字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已走进国内18家文博单位。还以展板和实物(文物仿制品)为支撑,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先后走进多个省市的56所学校、11个社区、17个机关等。国际巡展以宣传介绍中华汉字优秀文化为主题,先后走进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印度、日本、泰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展览31场。
2018年,“汉字”巡展被中宣部列入“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已成为安阳市、河南省乃至国家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拓展社教活动创新传播方式
为传承汉字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甲骨学堂打造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2014年以来,甲骨学堂以馆藏文物为基础,以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开发150多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先后举办以甲骨文为主题的文字教育活动1500余场,近45000余个家庭参与了活动,接待国内外4万余名研学学生。
2022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日开展“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传拓古今庆元旦”“二十四节气——大暑”等多个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家长、老年人的节假日生活,向大众普及了文字知识,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研学团体、亲子家庭和夏令营,博物馆推出系列分众化教育活动,形成“三三九”式研学体系,在强化教育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突出趣味性和互动性。其中,开发设计的甲骨文韵律操将文字知识与音乐律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深受观众欢迎。召开汉字文化教育基地馆校合作交流座谈会,为进一步促进馆校合作创新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在“甲骨文里的人生智慧”汉字体验课上,博物馆研学老师为孩子们“说文解字”,将视频、图片、互动融为一体,为同学们讲解文字的发展、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以及甲骨文蕴含的人生智慧。
学生体验活字印刷
中国文字博物馆加强新媒体传播建设,发挥官方微信公众号、字博社教微信公众号常态化作用,定期发布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及《跟着经典学汉字——三字经》《甲骨文每周识字》《吟诗解汉字》等线上教育内容,惠及人数达20余万人。“古文字里的数字”“传承中华基因、感受文字力量”两个主题线上直播,在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直播等十余个网络平台同步推送,中国文字博物馆视频号、哔哩哔哩官方账号、微博等平台的两场直播在线人数超过117万人次。配合安阳市委统战部录制《探秘中国文字博物馆——趣说汉字》3节汉字教育课程,配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国第十四期”线上教育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青少年认识汉字、爱上汉字。
2019年底,中国文字博物馆被确定为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中华文字”栏目直报单位,为推广普及以古文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了大量图文和视频栏目。如结合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拍摄了《甲骨文研究走进新时代——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专家访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制作了图文栏目《读党史 学汉字》,还制作了《甲骨名人》《识读甲骨文》《鼎喵带你看冬奥 学汉字》等介绍甲骨文的图文类栏目。截至目前,共推送到学习强国“中华文字”栏目378期,点击量达到1200余万人次,有效传播了文字知识。
打造“赛事+培训+文创”平台 让书法诗意融入生活
为纪念“甲骨四堂”在甲骨学及甲骨书法方面的突出贡献,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策划打造“四堂杯”书法大展。自2010年以来,“四堂杯”书法大展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收到来自国内外各地高水平参赛作品近4万件,每届评选出200件入展作品,包括20件优秀作品,目前第七届书法大展正在展出。“四堂杯”书法大展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已成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重要品牌,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提升书法的人文品格、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提高古文字书家的艺术修养,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四届公益性古文字艺术创作培训项目——“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2022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艺文双修 书写经典”鼎甲·研修班成果汇报展,从四届学员中遴选出41位作者,围绕不同时期古文字经典名录临摹和创作展示学习成果,带动更多古文字和书法爱好者致力于汉字文化及其艺术创作。
近年来,甲骨文逐渐走近大众,随创意融入生活。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在以往举办“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基础上,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举办“2020‘甲骨之约’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甲骨相约,创意为桥,让古老与现代相融,通过独特的设计将古老神秘的甲骨文化融入现代元素,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推广甲骨文化,满足大众对文字文化的创意需求。大赛成果转化产品更是形式多样,如甲骨文冰淇淋、魔方系列、鼎喵系列、印象书签等文创产品,让文字与现代科技、文化生活进行了完美碰撞与融合。
近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品牌授权IP设计研究所进行深度合作,推出一套以汉字发展历史为叙事线索的IP形象设计作品“小仓颉”。“小仓颉”穿越于不同的汉字发展时代,九款不同的形象体现了汉字书体与载体的发展变化历程,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上线“小仓颉”微信表情包,讲述更多有趣的汉字故事。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重要指示精神的振奋鼓舞下,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建成开放为契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增强文化自信的桥头堡。”中国文字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