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工作 > 国外智库 >

关于东北亚形势,美国智库的五种代表性观点 | 观点追踪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国际合作中心

近年来,美国主要智库关于东北亚局势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国别研究带动区域研究。在美国智库相关研究成果中,真正覆盖东北亚整个区域的相对较少。但由于东北亚国家的历史与现实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东北亚某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对区域形势的分析。从这个角度看,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别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东北亚区域研究。二是以安全、政治与外交研究为主,兼顾经济研究。这与东北亚的现实形势有关,现阶段东北亚的安全问题远比发展问题更为突出。三是政策导向性强,主要为美国政府决策服务,少数也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提供一些决策建议。从受资助情况看,日韩政府、企业及机构也是智库的资助者之一,因此相关研究成果也可能为这些行为体服务。四是成果形式以研究报告和评论文章为主。这些成果出版周期和篇幅较短,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更为及时。

在了解上述总体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对美国东北亚研究智库具有代表性的13件新近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其主要观点和政策方向有以下五类。

第一,美国在东北亚的同盟关系正在受到内外冲击,可能因此削弱美国的地区乃至全球影响力,美国政府应该对其在东北亚的同盟给予更大的重视和更多的投入。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对外关系委员会(CFR)于2023年5月推出的学术专著《美韩同盟:为何失败?为何不能失败?》。该书作者是斯科特·斯奈德(Scott A. Snyder)。作者指出,特朗普和文在寅执政时期的两国政治极化和民族主义对同盟关系的破坏,以及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韩国的“韩国优先”政策可能导致同盟关系的紧张化。两国的同盟管理策略,如特朗普政府对同盟的批判和对韩国的经济要求,以及文在寅政府试图对朝和解的同时保持与美国的紧密合作,也对同盟关系的发展构成压力。作者还强调了美韩同盟的弱化可能导致美国的区域安全形象被削弱,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美韩同盟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对韩国公共外交,深化两国共同价值观,增进两国供应链融合等。

传统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美国和韩国的政策差异需要灵活的同盟管理》也指出,美韩在军费分摊、对朝政策以及地区问题上存在偏好差异,可能导致同盟内部不和谐,最终影响双方的合作与信任。因此,拜登在亚洲之行中应加强与盟友的关系,这符合美国战略利益,增强军事、情报和外交能力,对有效威慑和防御至关重要。

兰德公司于2024年5月发布的文章也指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要求美国回归更强大的军事准备和加强同盟,包括对盟友国家安全做出承诺,与盟友共同应对威胁;显著增加其常规和核力量的数量和质量,并增强其应对外国挑战的承诺和战略等。此外,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也认为,美国应该更加重视韩国日益突显的“全球枢纽国家”的角色及其战略效用,持续强化与韩国的同盟关系。

tupian1

第二,科技与产业方面的合作与竞争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形势不容忽视的内容,美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东北亚的科技与产业外交。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崔钟贤学术院于2021年6月共同发布题为《东北亚科学创新趋势的地缘政治影响》的研究报告,认为包括数据驱动技术和软件密集型技术、先进材料和供应链、网络安全无人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空间技术(如卫星和导弹等)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加剧东北亚地区紧张局势,为长期存在的安全挑战带来新的考虑,并将新的非国家和商业行为体推上全球舞台。全球供应链受到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挑战的冲击,美国、韩国和东北亚地区的未来与供应链和地缘政治风险紧密相连。美国和韩国在应对新兴技术竞争和供应链风险方面面临共同挑战,需要加强合作,同时考虑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国际规则。

在科技如何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这一问题上,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于2022年11月发布的文章也分析了美国如何利用卫星数据帮助日本和韩国应对朝鲜导弹威胁,强调美国拥有天基红外系统(SBIRS)用于导弹预警,该系统能检测全球导弹活动,其数据对美国自身及对朝情报工作至关重要;而韩日因成本和复杂性无法拥有类似SBIRS的能力,主要依靠陆基和海基雷达及其他有限手段追踪导弹,但存在诸多不足,如多次对朝鲜导弹发射数量、射程和高度判断不准确,且难以追踪一些新型导弹,由此突显了美国与日韩情报共享的重要性。

国家亚洲研究局(NBR)于202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还专门讨论了韩国公众如何报道、讨论和看待美国的半导体政策,并提出了美韩作为盟国可能采取的行动举措。基于一系列分析,该报告强调美国必须高度关注韩国内部对美国半导体政策的疑虑态度,并强调互信与对未来的共同愿景是技术联盟共同确保各成员国国家利益的关键。

tupian2

第三,维护或改善东北亚安全局势需要重视制度建设和坚持系统思维。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2022年5月发布研究文章称,东北亚面临地区性军备增长、中美紧张局势以及俄乌冲突影响、新军事技术涌现、双边解决军事竞争的努力失败、多边外交与合作及危机管理机制缺失、朝鲜半岛无核化进展停滞、领土争端未解等紧张的地区安全形势与问题。鉴于现状,该地区需要新的外交模式和更广泛的关注议题,区域安全架构可规范对话、确认行为准则、缓解紧张并避免冲突升级。

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于2021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朝鲜在中美关系中扮演四个战略角色:地缘政治转移、合作机会、施压选项和冲突爆发点,因此建议将中国和朝鲜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对子来处理,而且需要采取综合政策来平衡各种可能方法的风险和回报,包括提议与韩国、朝鲜、中国和美国进行四方核能与和平谈判,建立一个包括华盛顿、首尔和东京在内的核规划小组,以加强威慑并遏制核扩散压力等。

tupian3

第四,朝鲜问题仍是影响美国东北亚外交乃至内政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需要调整对朝政策。

布鲁金斯学会于2024年7月的研究报告指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都亟需处理朝鲜半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和美朝关系问题。报告尤其强调拜登政府对朝鲜采取务实的态度,即使没有以无核化为前提,也对对话持开放态度。报告面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包括考虑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同盟,共同应对朝鲜问题;寻求与北京的政策共同点,让平壤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一贯倡导朝鲜人权等。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认为,美国应该考虑调整对朝鲜拥核的态度。美国虽希望避免半岛核战,但坚持无核化阻碍了风险降低措施的实施。风险降低和无核化政策并非相互排斥,一些传统无核化目标如暂停宁边核设施裂变材料生产或冻结导弹发射也是实际风险降低步骤,逐步实施风险降低措施有助于短期降低核战风险及长期实现无核化。

第五,中美战略竞争与合作成为现阶段美国对东北亚外交所绕不开的关键语境。

一方面,相关智库的分析充分体现了它们对于“中国挑战/威胁”的刻板和偏颇认知,而应对所谓“中国挑战/威胁”也是近年来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在分析美韩同盟的影响因素时,斯奈德在《美韩同盟:为何失败?为何不能失败?》一书中强调“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韩国面临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挑战”这一条件。

国家亚洲研究局的报告也指出,供应链使韩国与中国紧密相连随着中美之间竞争的加剧,韩国认识到其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严峻现实使得自身在印太战略与经济安全上与美国紧密结盟变得更加困难。传统基金会在分析拜登政府为何要加强与东北亚相关国家的同盟关系时强调,这是为了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美国智库也意识到,与中国开展合作是美国经略东北亚地区的必要环节。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强调,美国妥善处理朝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寻求与北京的共同点”。新美国安全中心认为,美国处理与朝鲜的关系需要与中国配合。(作者:罗仪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