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2年是欧洲的“识变之年”,那么2023年可谓是欧洲的“应变之年”。所谓“识变”,是指欧洲把乌克兰危机升级看作“历史分水岭”,认识到自己正面临“时代转折”。所谓“应变”,是指欧洲在看清了形势的严峻性后,开始思索应对之道,努力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
2023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发表讲话,称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23年欧盟扩员一揽子计划,建议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展开谈判,并给予格鲁吉亚候选国地位。
找回“欧洲的分量”
经济上,欧洲面对通胀高企、能源供应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连续下调增长预期,欧盟和欧元区2023年预计只能实现0.6%的增长。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2023年已无可能实现正增长,经济萎缩幅度可能将达到0.3%。欧洲把自己萎靡的根源归结于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紧缩等三方面原因。
2024年欧洲经济仍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2021年、2022年欧洲曾出现短暂且快速的疫后复苏,但增长势头随后受到乌克兰危机的打击,德国因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甚重更是深受结构性冲击。但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决心已下,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部脱钩的目标。
安全上,欧洲正同时面对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这两场地缘政治危机。东部方向,欧洲把俄罗斯视为“最大和最直接的安全威胁”,这一判断从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至今一直未变,而且短期内没有调整的可能。当欧洲最大的邻国成为其首要威胁,欧洲安全感的缺失程度就可以想见。近来欧盟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和平方案”,反对乌克兰出现所谓“冻结的冲突”。南部方向,巴以冲突一旦扩大化将会对欧洲产生巨大影响,欧洲国家内部分裂以及面临新一轮恐怖袭击的风险将增大。因此,欧洲各国均希望巴以冲突能尽快得到控制。
与此相关的是,欧洲应对难民危机的压力继续维持在高位。欧洲人对乌克兰难民认同度高,打开大门加以接纳,上百万乌克兰人如今在欧洲各地生活、工作。但对中东来的难民,欧盟各国则很难达成应对共识。
欧洲准备如何“应变”?安全上一方面还是继续靠美国、靠北约,但另一方面非常担心2024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可能触发美国对欧洲、对乌克兰政策的又一次大调整。在不少欧洲人看来,特朗普“卷土重来”是一个高概率事件,需要加紧研究如何应对。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讨论,一旦特朗普重返白宫,欧洲在安全上该怎么办。德国《商报》不久前刊文指出,布鲁塞尔正在秘密讨论,以疫后复苏基金“下一代欧盟”计划为蓝本,设立一个新的总额达上千亿欧元的军事基金,用于加强欧洲军备。与此同时,欧盟还希望趁着拜登仍在台上,尽快解决特朗普执政遗留下来的美欧在钢铝关税等方面的贸易争端。但这一愿望并未在2023年10月举行的欧美峰会上得到实现,意味着如果在2023年底前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重新对欧洲的钢铁和铝征收关税。
另一个“应变”之道是“扩容”,即加快乌克兰入盟进程,加紧壮大自身力量。虽然匈牙利等国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乌克兰不具备条件,欧盟不能牺牲入盟标准强行扩大,但目前欧盟占上风的考虑是乌克兰的出路在欧盟,而欧盟的未来在于不断壮大自身。欧洲一些精英现在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欧洲的地位取决于欧洲的分量,欧洲的分量取决于更多的一体化,包括更多的欧盟成员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欧洲人对“全球南方”的反思很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欧洲过去忽视这些国家了,“全球南方”国家之所以不听西方的招呼,就是因为西方对“全球南方”不诚实,在国际上经常采取“双重标准”。欧洲有很多政治家、智库学者主张将“全球南方”国家置于欧洲对外战略更重要的位置上。
中欧关系行稳向好
中欧关系在2022年止跌回稳后,2023年不断行稳向好。过去几年中欧关系深受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中欧关系本身的内生动力十分顽强,双方贸易额在2022达到8473亿美元,2023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绿色经济合作日益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当中美博弈程度激烈时,欧洲夹在中间,难以不看美国的脸色照常同中国谈生意搞合作。目前随着中美关系趋于和缓,欧洲对华态度也趋于积极,在强调对华关系需要维持稳定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与中国开展对话与合作。
当前欧洲对华核心关切是经贸问题。欧洲自身经济增长乏力,需要对外开拓市场和挖掘合作机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重要性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不言而喻。2023年以来欧盟官员到访中国,均把经贸问题作为重点,希望中方解决欧盟对华贸易赤字问题,对欧扩大市场开放,确保“公平竞争”等。
欧洲的“去风险”战略成为2023年中欧双方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新冠疫情特别是乌克兰危机极大刺激了欧洲的经济安全意识。欧洲国家将“供应链弹性”“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关键技术泄露”以及“经济依赖”或“经济胁迫武器化”等视为其面临的主要经济安全风险。2023年6月2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经济安全战略,提出包括针对对外投资进行筛选和实施出口管制在内的一系列“去风险”措施。欧盟决策层一方面确定对华经济脱钩不现实、不可能,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另一方面坚持要去风险、降依赖。中方担心欧盟“去风险”一旦扩大化,将损害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利互惠关系。
2023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诚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站在中欧关系新起点上,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展现智慧担当,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中欧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夯实利益纽带,排除各种干扰,加强对话与合作,造福双方人民。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促进世界稳定、繁荣。(作者:冯仲平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