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中资企业海外安全的现状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9-09 来源:国合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人员的数量、规模和频率不断扩大提速。而中美战略博弈、乌克兰危机以及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等,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中资企业海外建设正面临新的安全风险与挑战。

1

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现状

截至2023年6月,中国近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万余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截至2022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8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2.796万亿美元。近三年的数字显示,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稳中有升。值得关注的是,相当部分中资企业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也是我国海外利益的最大存量和最快增量的地区。同时,随着我国在海外投资的不断扩大,中资企业的海外人员与资产安全保护压力也不断上升。

海外中资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是一些国家社会问题突出,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殃及中资企业和我在当地侨民的安全。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尤其在一些社会管控能力较弱的国家,民生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内部风险上升,治安形势恶化。根据鼎昊安研院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仍然是中资企业和海外华人社会安全事件高发区域,其中:

亚洲至少上报76起涉华事件,导致20死25伤,28人被绑架,4人失踪;另有涉黄赌毒、非法入境、非法作业等案件的75人被捕。2023年1月14日,印尼中苏拉威西省一家中企镍冶炼厂遭到园区外不法分子的打砸抢,造成中方和印尼方各一名员工死亡,数辆公司车辆被烧毁,约100间宿舍受损。该事件起因为员工罢工,然而和平集会演变为暴力行动。

非洲地区至少发生31起涉华安全事件,导致17死12伤,9人被绑架;另有35人涉嫌非法作业、贩卖人口等案件被捕。自2021年以来,非洲多个国家多次发生中国公民住宅、企业驻地或华侨商店遭武装抢劫和中资企业人员被绑架等恶性案件。2023年5月,津巴布韦哈拉雷连续发生两起中国公民遭入室抢劫的案件,歹徒持枪闯入中国公民住所,抢走现金及贵重物品。5月4日,加纳阿散蒂省一中国矿企的车辆遭武装抢劫,五名武装分子抢走黄金和财物后扬长而去,两名中国公民侥幸逃脱。

拉丁美洲至少上报17起涉华事件,至少致1死6伤。2023年3月19日夜间,秘鲁利马大区的一个华人店铺遭持枪抢劫,致一人死亡。3月27日,智利圣地亚火车站批发区街道交汇处一名华人被一伙歹徒持枪抢劫。

二是美西方对华的全面遏制打压已延伸至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拜登政府继续特朗普的对华极限施压政策,“设立护栏”遏制我“一带一路”建设,对海外中资企业进行各种打压。在2021年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上,美国打出所谓“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倡议提供“一带一路”西方替代方案。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拉美等地区加大了攻击中国的政策宣传,呼吁各国减少对华依赖;提速“美洲增长计划”,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给“一带一路”打上“高债务”“高污染”等负面标签,离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双边合作,阻碍“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追随美国,共同推动供应链重组,设置新的规则障碍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已将超过100个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包括中国军工集团、华为、一些科研院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同时还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美国财政部的“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上已有超过60家中国企业;2023年3月又发布对华芯片限制出口“护栏”措施细则。美国的这些做法增加了中资企业在海外生存发展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联动风险。例如中国手机品牌小米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后迅速发展壮大,印度当局称其为外国企业,对本国手机厂商造成了“不正当竞争”。随后小米在印度建立三个工厂,以印度本土企业的角色继续经营,但仍然遭遇排挤。2022年1月,小米被印度以“涉嫌偷税漏税”罚款5.58亿人民币。2022年5月,印度又以小米“违反”印度法律为由,冻结了小米555亿卢比(约合48亿元人民币)。2023年4月,小米向当地法院追讨这笔扣压资金的申诉被驳回。

2.png

2023年1月1日至6月21日,鼎昊安研院监测到的全球暴恐袭击、武装和族群冲突、一般治安犯罪事件数量。图中蓝色折线表示每周事件数量,橙色柱状表示死亡人数,绿色柱状表示受伤人数,红色柱状表示被绑架人数。

三是恐怖组织活动猖獗,多点频发,对中资企业构成长期且直接的威胁。比如在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恐怖组织已逐步形成跨境网络,恐袭事件呈上升态势。在亚洲常年活跃着“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及其分支。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因民族与部落矛盾、政权与利益争夺、地方分离主义等因素形成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如:印度“纳萨尔派”、菲律宾“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泰国“小型巡逻队”(RKK)等。此外,“巴塔”“东伊运”“俾路支解放军”分裂势力等接连实施对中方项目的恐怖袭击,造成中方人员伤亡。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上述地区的中资企业和人员仍将面临直接或潜在的安全威胁。

四是其他各类新形势风险。

国家债务违约风险。2023年7月17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指出,全球面临经济增长失衡,债务问题突出。2000年以来,全球公共债务增长了五倍,2022年创下9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全球共有52个国家因难以降低债务负担而面临债务违约,很多中资企业所在的国家即位列其中。因此,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止付、征收等政治风险和汇兑、汇率、通胀等经济风险。

公共卫生风险。中资企业员工和海外华人还会面临各种国内已经罕见的疾病威胁,如黄热病、疟疾、登革热、霍乱等。而有些国家因发展程度或治理能力有限,医疗防疫物资短缺,部分战乱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更是严重缺失。

负面舆情及民意冲突风险。长期以来,美西方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掌控的各种舆论工具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唱衰、抹黑中国,宣扬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调,炒作所谓“债务陷阱”概念,攻讦一些中国海外重大项目,恶意炒作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个别突发事件,引发排华情绪,以诋毁中资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受所在国负面舆情的影响发酵,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已有中资重要项目受到挫折。

海外中资企业风险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海外中资企业从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迅速,但国际化经营水平、海外风险防范能力尚无法与“走出去”的步伐相匹配,亦难以适应当前错综复杂的海外安全形势,因此需要提升各方面的抗风险能力。

总体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一是海外中资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评估机制。在实施海外项目前,将开展对当地的案例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刚性要求,依托各种资源和渠道,对所在国的政局情况、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社会治安等进行充分评估,并认真做好对各类安全风险动态信息的搜集、识别、分析和预判。二是要强化“大安全观”理念,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要注意妥善处理与各党派、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尽力避免卷入当地存在的各种潜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中。三是加大安保投入成本。要根据不同情况,坚持“一国一策”“一项目一策”,切实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四是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和极端事件的应急预案。在确保日常安全防范措施不放松的前提下,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处置的应急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政局变化以及群体性事件等做好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预案。

重视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合规经营是企业在海外避免发生事端、实现平稳发展的一项必要条件。大量海外案件表明,中资企业屡屡因为公司注册、劳工雇佣、规范招投标、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商业贿赂、员工证件等问题出现不合规情况,不仅给自身利益带来损失,甚至还会造成安全事件,同时也极易引发外界的炒作,给海外中资企业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积极开展舆情民意应对工作。要从落实“民心相通”的高度,将舆情民意应对作为企业海外经营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要积极与所在国的利益攸关方和合作伙伴加强日常沟通,不断增信释疑;与所在国新闻主管机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对涉及中方企业和人员的新闻跟踪,一旦出现负面舆情,立即进行危机公关,及时澄清,消除不良影响。(作者:金桂岭 北京中坤鼎昊国际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