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0日,国际合作中心与欧洲著名智库罗伯特·特里芬国际研究所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决定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就推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议题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交流磋商达成重要共识。
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货币研究委员会主席、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国际合作中心联席会议召集人兼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彧与罗伯特·特里芬国际研究所主席伯纳德·斯诺伊(Bernard Snoy)就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国际合作中心特邀国际金融领域顾问,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原主任阿努普·辛格 (Anoop Singh)应邀出席视频会议。国际合作中心执行秘书长成语、国际合作中心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吴钟林等参加会议。
参考资料:
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生于比利时弗洛贝克,193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洲支付联盟设计者之一。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汇管理部主任、耶鲁大学教授等。他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罗伯特·特里芬于1960年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解释了19 世纪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凡成就,并更为大胆地勾画出了激进的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尽管其方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过程中并未完全付诸实施,他分析中的许多合理成分在区域货币组织的发展中却被逐步的采纳。该著作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之大,足以堪称西方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为保护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知识遗产,并根据他的思想解决全球经济的新问题,罗伯特·特里芬研究团队2002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特里芬国际基金会,并于2015年更名为罗伯特·特里芬国际研究所。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平价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即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清偿能力;另一方面维持美元的币信,保持美元同黄金的汇兑比例。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国际清偿力过剩、美元贬值(“美元灾”),无法维系对黄金的官价;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荒”)。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这种两难处境,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国际货币体系在“特里芬困境”提出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罗伯特·特里芬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