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外交进入令世界瞩目的“中东时刻”。2022年12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报告在对中阿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历史回顾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构想。
12月7日至10日,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中阿峰会的召开也必将成为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并把中阿关系推向更加辉煌的历史阶段。
2022年12月8日,在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高度概括地指出:“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交,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成为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进入21世纪,中阿关系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进,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明互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历史性跨越。”
战略互信共谋新篇
近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经历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命运,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始终相互支持。中国对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阿拉伯国家始终坚定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亚非会议等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并肩战斗,极大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冷战结束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积极推动世界力量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新秩序。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阿集体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阿全面合作。2004年1月30日,中国和阿盟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经过18年的发展,论坛框架下已建立起17项合作机制,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行集体合作的重要平台。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联盟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同1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并在双边层面建立了12对战略性质的伙伴关系,形成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集群。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中,中阿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携手捍卫国际关系准则,既捍卫了彼此的核心利益,也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了人类和平发展的正义事业。中国还秉持公道,并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广泛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叙利亚问题、也门问题、伊拉克问题、利比亚问题、苏丹问题等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致力于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在多边舞台上,中阿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在中阿峰会上,中阿领导人不仅对中阿关系提质升级进行了战略谋划,而且进一步凝聚了双方在全球治理、发展与安全、文明对话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进而也必将把中阿友好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经济互利共创新高
在改革开放前,尽管中阿双方经贸往来有限,中国自身也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中国仍然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无偿援助,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赞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普遍签署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双方的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快速拓展。从1970年至2010年的40年间,中阿贸易额增长620多倍。此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增强。在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中,中国十分注重把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与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相结合。总之,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快速拓展,实现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共赢。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阿在能源、经贸、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要发展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2016年,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中阿要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以及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等具体合作举措。2018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同阿盟签署《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到目前,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如卡塔尔卢塞尔球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苏丹麦洛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中国建造”的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中阿友好地标。
在能源领域,中阿积极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中阿双向投资和经贸实现倍数级增长。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在科技创新领域,中阿在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合作不断取得重要突破。
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继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粮食、能源、投融资、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可以预见,在中阿峰会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对接双方发展战略,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明互鉴共奏新曲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历史交往的主旋律。在古代历史上,中阿历史交好不仅惠及中阿两大民族,更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始于秦汉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两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时期经久不衰;中阿两大民族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的和平交往,创造了不同文明互惠互鉴的历史佳话,为推动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建交以来,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并与所有阿拉伯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和文化合作执行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妇女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等合作机制,都是中阿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阿人文交流丰富多彩,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成就斐然。中阿在青年、宗教、政党、新闻、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扩大了人文交流,深化了相互理解。例如,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开设了20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中国40多所高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为中阿友好源源不断培养新生力量。
在文明观方面,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理念,都致力于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中阿都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人民和宗教间的对话、包容与互谅,反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和“伊斯兰恐惧症”,反对将恐怖主义同任何民族、宗教、国家或文明挂钩。
正如《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所言,在未来,“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日前,在参加中阿峰会、中海峰会以及对沙特的国事访问中,习近平主席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围绕中阿关系发展大计、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磋商,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安排,这必将为中东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并把中阿关系推向更加辉煌的历史阶段。 (作者:刘中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