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转向了吗

发布时间:2022-06-15 来源:国合中心

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部分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涉及此前549项商品中的352项。5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即日起将对特朗普时期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启动法定复审程序。5月10日,拜登总统公开表示称,美国可能会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上述讯息似乎释放了中美经贸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一旦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向?

微信图片_20220614102827

拜登上任以后,加快重塑全球供应链,在关键技术的供应链上寻求与中国“脱钩”。图为2021年11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抵达韩国,与韩国官员就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和关税等问题进行会谈。

对华加征关税害人不利己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依据所谓的“301调查”,于2018年和2019年分四次对美国自中国进口的约3700亿美元商品加征了7.5%至25%不等的关税,使中国输美商品的整体加权关税水平较加征前大幅提高了约四倍。特朗普的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特朗普声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目的是要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寻求中美贸易“平衡发展”。然而,中美贸易战开启已经四年多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让美国公司和美国消费者增加了开支,推高了美国的物价水平,恶化了就业状况。

据中方统计,中美贸易战爆发前的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2757亿美元。而中美贸易战爆发以后,从2018~202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2017年分别增长了17.2%、7.3%、14.7%和43.8%。202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3966亿美元,比2020年增加了25%。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增加了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为了抵消征收关税带来的损失,美国公司不得不提高国内商品价格,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通货膨胀爆发的一大诱因。

有数据显示,自关税生效以来,美国已丢失了超过30万个工作岗位,公司损失超过1.7万亿美元,家庭开支平均每年增加1300美元。

可见,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美贸易双方都没有好处,害人也不利己。

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公开场合称,特朗普任内针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没有任何实质战略理由,却制造了麻烦”。她称,美国应努力通过重启排除程序降低上述关税,这很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美国商界开始对拜登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取消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从而减轻进口商面临的部分通胀压力。

缓解通胀问题乃当务之急 

随着近年来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和今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美国通胀率不断飙升。2020年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扩大了供需矛盾,引发了通胀。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在挽救经济的同时却推高了通胀水平。2021年,美国的通胀率高达7.5%。2022年3月,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再创新高,达到了8.5%,为近40年来的最高值;4月通胀率仅比3月略有回落,为8.2%,仍接近1982年夏季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持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原材料短缺和供应链中断还在进一步推高美国的通胀率。

持续的高通胀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疲弱。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了1.4%,低于预期。市场普遍担心“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美国著名投资机构高盛公司认为,美国经济在一年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约为35%。对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将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

为了应对高通胀问题,美国调整了货币政策。今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5月4日,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2年来首次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显示了美联储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同时美联储还宣布将实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但在高通胀低增长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政策的效果令人怀疑。

要解决通胀问题,增加商品供应量是最佳方案。如果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这也是美国打算撤销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重要原因。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白宫取消之前对中国产品的一系列关税,可以将通胀率降低大约1.3个百分点。可见,在当前高通胀的形势下,美方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符合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拜登政府在高通胀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为了度过难关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美国打压中国的决心不会改变 

然而,拜登政府考虑取消特朗普时期对华加征的商品关税,并不意味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会发生大的转向。拜登政府取消对华输美商品关税,完全是在权衡加征关税后自身经济利益得失、为挽救因通胀而陷于困境的美国经济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拜登一直将中国视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就任以后首次发表外交政策讲话时,拜登称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2021年2月,在“四国机制”领导人会议上,拜登再次强调来自中国的挑战,呼吁盟友与之共同应对。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为了应对这一转变,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东移,打压中国这一最大“竞争对手”已经成为两党的共识。拜登上台以后,在对华政策上虽然抛弃了过去特朗普政府时期单边主义的做法,但并不意味着其对华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打压中国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因此,当日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被问及是否把“加征关税”视为向中国施压的重要手段时,她称美国关注的是提升对华竞争力的长期战略,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当前“痛苦的阶段”。戴琪的潜台词就是:美国更在乎的是在全球大环境中的长期、有效的战略,即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会更注重长期效果,寻求更有效的打击方式和手段。

在打压方式上,拜登政府将摒弃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为,寻求联合盟友共同对华施压。拜登政府上台后,更加注重以“共同价值观”和“民主意识”团结盟友,构建遏制中国的新联盟,达到以集体影响力共同制衡中国、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在科技领域,美国将协同盟友加快拟定相关行业标准,把中国排除在新的行业标准体系之外;在经贸领域,美国欲另起炉灶,建立新的经贸框架,即“印太经济框架”,并树立新的经贸规则。近期,美国商务官员频繁出访“印太”地区,寻求在供应链弹性、数字经济和技术、共同标准以及支持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等关键领域与地区国家加强合作,为建立“印太经济框架”做铺垫。

在打压手段上,拜登政府将加快重塑价值链,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的价值链上寻求与中国“脱钩”。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使美国愈发认识到实体经济以及主导全球价值链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为此,美国一方面将加速“再工业化”进程。美国可能采取直接赠款或税收减免等形式的直接经济激励措施,加快跨国企业从中国转出产能或回迁的进程。另一方面,美国将投资分散化,向东南亚及墨西哥等国转移,避免过度依赖中国。此外,美国正在重塑在半导体、电子工业、稀土等关系美国关键技术方面的价值链,使其与中国“脱钩”。以半导体产业为例,2021年5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65家企业宣布成立美国半导体联盟,这些企业几乎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近日,美国又计划与日本深化在建立2nm芯片等尖端半导体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建立排除中国的芯片供应链。

综上所述,即使拜登政府取消对华加征的商品关税,也不意味其对华贸易政策发生改变,可能发生变化的只是打压的方式和手段而已。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作者:倪月菊 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