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美国金融风险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2 来源:国际合作中心

2023年3月10日、12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果断采取“止血”行动,银行机构间也进行积极自救。但短暂风平浪静后,5月1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再次爆雷并被摩根大通收购。

过去一周,太平洋西部银行摇摇欲坠,峡谷国家银行被高度关注,许多区域性银行风声鹤唳……难道我们又到了系好“安全带”迎接金融危机的至暗时刻吗?

一、走向何处?

短短2个月,美国三大银行相继倒下,表面看是银行投资的长期债券价格下滑,巨额损失引发储户恐慌性挤兑所致,但根本原因是美国嚣张地挥霍美元特权。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为应对疫情、重振经济、对华竞争,实施了数万亿美元的举债扩张政策。美联储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将联邦债务货币化,导致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飙升,这又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入加息大周期。过去多年,美国银行业寄生于流动性充裕的温床,面临利率陡然升高的紧缩金融环境生存调整能力明显弱化。加息引发银行业动荡的原罪恰恰是美元霸权。

从历史看(如图1、2),1954年至今美国共发生10次经济衰退或危机,其中9次是在美联储加息大周期后发生,并有3次伴随着典型银行危机。

1

数据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NBER

2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预计美国银行业动荡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美国中小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第一共和银行绝不是倒下的最后一个,美国区域性银行风险正大幅上升。主要问题集中于:

一是银行存款仍在流失。2023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存款持续外流,尤其是3月硅谷银行倒闭后这一情况有加速趋势。万德数据显示(如图3),2023年1月至今,美国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从17.9万亿美元下降至17.1万亿美元,缩水规模约8000亿美元。

3

数据来源:万德数据库

其中(如图4),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仅3月1日至5月初,吸收存款从5.58万亿美元下降至5.31万亿美元,缩水2700亿美元。尤其是,据盖勒普最新民调显示,当前48%的受访者仍担忧他们在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存款安全性,这一比例已高于2008年雷曼破产时的45%水平。美国企业和居民对存款安全的焦虑,导致银行经营最为倚重的存款资金外逃。

4

数据来源:美联储数据库

二是流动性短缺推高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许多中小银行为应对存款流失,被迫出售长期债券等资产,造成额外的损失,又不得不以更高的市场利率进行同业拆借、向美联储借款等方式补足流动性。如图4,在存款外流的同时,中小银行融资借款规模却持续上升,增加负债成本,处境更加艰难。

三是中小银行资产持续损失。根据FDIC统计,2022年底美国全部银行持有债券的账面损失总额迅速膨胀至约6200亿美元,加剧了金融系统脆弱性。据美联储统计(如图5),截至2023年5月美国中小银行持有国债和机构债等各类债券资产规模约占其全部资产比重的20%。在美联储紧缩政策影响下,中小银行债券类资产损失还会扩大。更严峻的是,目前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创历史新高、价格不断下滑,部分商业地产支持债券已出现违约现象。如图5所示,5月美国中小银行资产中的29%为商业地产贷款,是其最主要谋生手段。一旦商业地产风险蔓延将对中小银行造成另一重创。

5

数据来源:美联储数据库

“僵尸银行”历史或再现。回顾美上世纪80年代银行危机中,储蓄机构面临较严重损失时,美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以放任姿态,让资不抵债、存款流失的储蓄机构继续以“僵尸”状态营业,并试图以时间换空间。希望伴随货币环境逐渐宽松,储蓄机构可以逐步恢复盈利,并慢慢弥补损失。但这些机构却急于挽回损失,投资风险更高的金融项目,最终出现了更大的损失,3年内285家银行相继倒下,进一步恶化银行业危机。当前,美国中小银行已经出现存款持续流失、信用创造和经济造血功能减弱的“僵尸”苗头。若美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仍错误地认为,“银行资产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必要频繁干预引发意外恐慌”“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银行浮亏消失”,而采取谨慎策略,将会激发中小银行投机高回报产品、弥补亏损的自保冲动,给金融系统带来更大风险。

6

数据来源:万德数据库

美国金融风险全面上升。一方面,债务上限危机与中小银行危机交织成为2023年美国最大金融风险。据万德数据显示(如图6),美国6个月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持续扩大,5月5日两者利率倒挂差距扩大至3.9%,严重挤压银行盈利空间,凸显潜在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也将加剧银行业困境。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1.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财政部额外资金正在耗尽。一旦2023年出现部分债务违约,将导致美国国债利率飙升,影响汽车贷款、信用卡还款、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其他借贷成本,加剧美国银行部门经营困局。尤其是,随着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银行业资产将会加速萎缩,把当前美国中小银行动荡推向全面的银行危机和信贷危机。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危机或成为下一个“泄洪口”。不仅银行持有美国国债、机构债等长期资产,共同基金、私募信贷基金、对冲基金和非银行机构等“影子银行”也持有了诸多长期债券。面对利率高企,影子银行也面临传统银行一样的资产端压力。据IMF统计,自2008年初以来,私募信贷增长了近五倍,达到1.5万亿美元。美国多位经济学家已预警,“影子银行”尤其是私募信贷领域,或成为继中小银行危机后的又一“爆雷”点。

二、影响几何 ?

美国年内出现季度经济衰退概率大。美国中小银行连续倒闭,驱使整个银行业更加谨慎地收紧信贷,冲击依靠银行贷款的美国中小企业投资以及私人消费信贷。同时,当前银行动荡也凸显了债市风险,大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成本也将升高。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企、“超额储蓄”近乎消耗殆尽、制造业持续收缩、金融避险情绪显著升温的背景下,银行动荡或将成为压倒美国经济的最后一颗稻草,让原本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下半年出现季度衰退可能性大。

削弱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和信誉。如图7所示,2007年次贷危机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9037亿美元飙升至8.55万亿美元,其资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持有最主要资产从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变成美国国债。说明美联储扩表的真实意图从挽救危机和金融稳定,转向为美国巨额债务向全球分摊成本。当前银行业动荡恰恰是美国无限透支美元信用的必然结果。与其说是中小银行发生危机,不如说是美联储挥霍美元信用导致的扩表危机。出于避险、止损、获益和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全球主要经济体本币互换和去美元化进程明显加速。   

7

数据来源:美联储数据库

冲击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若美国银行危机持续蔓延,将给全球带来三重影响:一是资产损失。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外国投资者(包括官方)共持有12.18万亿美元的股票资产,11.59万亿美元的长期债券资产。银行危机蔓延将导致资本市场暴跌,外国投资者遭遇现实资产损失。二是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家融资困难。美国银行动荡已让全球债券市场进入熊市,推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券收益率与美债利差。高盛统计,目前约27%的新兴市场主权债券与同等美债的收益率差距超过9个百分点。导致埃及、玻利维亚等国债券表现不佳,融资成本上升。而肯尼亚等国不得不暂时搁置通过债券市场主权融资计划。三是金融溢出风险。硅谷银行倒闭已引发瑞士信贷“同频共振”,若未来美国银行危机持续发酵,不排除引发全球银行业更广泛的危机,进而拖累全球经济疫后复苏。

对中国亦有潜在影响。若美银行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直接金融冲击有限,但仍有一定潜在影响。一是持有美元资产损失。截至2022年6月,中国共持有1.4万亿美元资产,其中持有美国长期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分别为9350亿美元、244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面对美国金融动荡,上述美元资产损失风险大。二是离岸融资成本上升。据NBER统计,中国企业利用主要离岸市场融资规模达1.42万亿美元,远高于在岸市场的5340亿美元规模。若美国银行危机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中国企业离岸融资成本飙升,甚至面临融资困难局面,影响中国企业的全球投资布局。三是为中美恢复经济接触提供机遇。若银行动荡与经济衰退交织,美国处境艰难,对华恢复经贸交流、共同应对全球金融稳定诉求上升。这或可为中美恢复经济交流提供窗口机遇。(作者: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