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东亚经济格局加速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05 来源:国合中心

近前发生两件大事,势将加速东亚经济格局重构:一是6月2日菲律宾最后一个完成相关程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其15个成员全面生效;二是此前数日拜登政府宣布“印太经济框架”(IPEF)完成“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

RCEP强化经济融合 RCEP于2012年启动谈判,2020年签署协议,2022年1月1日开始对部分成员生效,2023年6月2日对全部成员生效,在历经11年艰难谈判和曲折后终成正果。RCEP15个成员合在一起占到全球人口、经济和贸易总量的30%左右,成为全球第一大自贸框架。其全面生效,势将从多层面进一步强化东亚经济融合:首先是框架统合。RCEP建立在此前已经形成的三对“10+1”(即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和一对“10+2”(东盟+澳新)基础之上,成为具有统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规则的框架,这势必对1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和经济融合产生更加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效果。其次是填补空白。在此之前,中日之间和日韩之间尚未建立自贸框架。RCEP填补了这一空白,使东亚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相互之间,开始享有正式的自贸合作关系。第三是提升水平。与已有的三对“10+1”和一对“10+2”相比,RCEP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水平更高,更符合国际贸易投资快速变化的新动向和新需求。RCEP的全面生效,通过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融合,一方面在欧美区域合作遭遇波折的背景下,使东亚区域合作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新亮点;另一方面在欧美经济深陷“滞胀”困境、全球经济复苏严重受阻的背景下,使东亚经济增长更加强劲,成为全球新动力。

IPEF导致经济分裂 令人担忧的是,就在RCEP于2022年初开始生效不到半年,拜登在2022年5月23日访日期间,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启动IPEF。而在2023年6月2日RCEP对15个成员全面生效数日之前,美国政府又宣布完成了IPEF“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两大框架如此“齐头并进”,势将对东亚经济格局重构产生深远影响。主要原因是,两大框架在理念、模式、内容和成员构成等方面,存有巨大差异,美国主导的IPEF还具有与RCEP“对冲”甚至“对抗”的明显倾向。如果说,RCEP全面生效势将强化东亚经济融合,IPEF则极有可能导致东亚经济分裂。首先是针对中国的“脱钩断链”。这在其刚刚完成的“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中即可得到明证,拜登政府也明确表示,此举将在关键供应链层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其次是损害东盟作为整体的“共进退”。长期以来,东盟始终依靠整体行动来提升其地位和影响力,并对东亚经济合作和融合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而IPEF却并非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其中,只是选择了其中部分成员。第三是走向中美“两大阵营”。伴随IPEF进展,东亚经济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分别以中国和美国为中心、彼此隔离的两大体系。

东南亚提升经济地位 无论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区域合作布局,还是对美国的“重返亚太”和“印太战略”,东南亚均占据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在以往东亚区域合作中也始终坚持“东盟主导”,但与东北亚或中日韩相比,东南亚经济实力却处于明显弱势,从而给东亚合作造成“小马拉大车”之忧。而在近两年全球经济显现的疫后复苏进程中,东南亚整体呈现明显增长优势,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和强化。如在2022年,东盟经济增长率高达5.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仍将保持5%左右,更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三个以上百分点。一些重要东南亚国家的增长优势更加明显,如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2022年增长率竟分别高达8.7%、8.0%和7.6%。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也达到5.3%,在全球大经济体中增长优势非常明显。

东北亚面临经济冲突 然而,与东南亚经济的良好势头形成鲜明对照,当下的东北亚经济局势却很难令人乐观。中日韩自贸谈判与RCEP同年启动,后者已经全面生效,而前者仍处于停滞状态。且在美国诱逼之下,日韩随美遏华步伐加速、力度增大,导致中国与日韩政治安全关系迅速恶化。在经贸层面,日韩也处处迎合美国,积极参与针对中国的“脱钩断链”,包括加入针对中国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4)。日韩的这些做法,势必引发中国与日韩之间的经济冲突。历史教训已经极其深刻,2012年中日钓鱼岛冲突和2016年中韩“萨德”纷争,都曾对中日、中韩经贸关系造成过强烈冲击,而目前的局势显然更要严峻得多。(作者:江瑞平 外交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