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俄农业合作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11 来源:国合中心

在乌克兰局势的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粮食供应关系更趋复杂。当前,在世界经济呈现低增长、高通胀的态势下,全球粮食价格出现波动,局部地区粮食供给不平衡问题不断突显。在此之下,世界农业大国的生产状况、涉农企业的国际运营战略调整、全球粮食供需关系的重构等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国之间围绕粮食问题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和贸易摩擦日趋增多,各国保障区域性和本国粮食安全的需求不断上升。中俄作为全球粮农治理体系和世界农产品贸易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两国农业合作的水平。

640

2021年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图为俄罗斯出口中心展台,参展商在介绍俄罗斯饮料。

中俄农业资源具有高度互补性

当前,尽管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非常态粮食安全因素所导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日益突显,这给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在新形势下,中国除努力保障自身的粮食生产和供给之外,还应适时调整粮食安全保障的国际战略,积极推动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主要粮食供给国的国际交流,提升合作水平。

从俄罗斯的供给来看,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规模逐年提升。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俄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包括粮食在内的核心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大幅增加。2014~2022年,俄农产品产量增长27.4%,粮食自给自足成为俄农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农产品出口屡创新高,成为俄非能源出口最大的品类。2020年底,俄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2022年,俄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16亿美元,是2014年的2.1倍。当前,受西方制裁影响,俄不得不重新定位农产品的国际出口市场,中国成为俄农产品出口和展开农业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今后,随着俄战略重心的东移,其农业国际合作的重点也逐步转向亚洲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俄高质量农产品在中国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中国的需求来看,推动与包括俄在内的主要粮食供给国的合作,有利于我推动农产品供应多元化,并不断提高国际农产品的议价能力,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目前,中国非主粮的谷物进口主要来源地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受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逐渐增大,亟待做出调整与应对。在中国农业高水平开放的情况下,中俄农业资源具有高度互补性,结合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有利于我更加灵活地调控进口份额,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同时,在当前形势下,中俄加强农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农业合作三大进展

在多方因素叠加推动下,中俄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和投资等诸多领域展开积极的务实合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虽然两国目前的农业贸易规模还较小,但农业国际合作推进的速度较快,未来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两国展开的农业合作有以下新进展。

首先,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粮食和食品的供应潜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000年的6.18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55.5亿美元。2022年两国农产品贸易额近70亿美元,其中俄对华农产品和粮食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44%。目前,中国为俄农产品食品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已成为俄蜂蜜、大豆、燕麦、牛肉、家禽肉产品、鱼类和海产品,以及菜籽油、亚麻籽油等油脂类产品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

其次,农产品相互准入清单不断扩大,俄相关企业展开对华农产品贸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近年来,中俄通过多边和双边国际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自2015年起,中国先后快速批准了俄多种农产品的准入许可,尤其是放开了俄全境大麦、小麦、玉米和葵花籽等产品的入华许可。这大大激发了俄企对华展开农产品贸易的积极性,两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根据俄联邦兽植局的数据,2022年在中国海关总署相关系统中成功注册的俄企共有988家,主要涵盖鱼类制品、蜂蜜、冰激凌、乳制品等在华热销的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企业。

第三,农业投资合作日趋深化,粮食跨境运输通道的互联互通水平逐年提高。自2009年农业被列为《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的优先投资领域以来,中国对俄的农业投资与开发合作逐步深化,已从最初单纯的种植和养殖领域逐步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投资领域涉及农产品加工、现代化仓储设施建设、销售和物流网点布局等环节,一些规模企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跨境农业产业链。为此,两国设立了农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中俄投资合作试点平台建设,并成立了中俄农业合作园、科技园和农业自贸区等,逐步形成了“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订单种植”及“两国双园”等多种灵活的创新合作模式。中俄农业投资存量仅次于采矿业,且增长态势明显。同时,两国还积极推动中俄粮食跨境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过境运输的效率。

未来合作主要方向

目前,世界粮食发展和安全格局正发生变化,非传统风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全球粮食生产和供给的不平衡。一方面,粮食总产量在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显示,2022~2023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7.68亿吨,同比下降1.7%。另一方面,饥饿人口规模在扩大。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中近九成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面对这一形势,中俄应加强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方面的合作,重点是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同时,维护好世界粮食产品的供应链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及产品的多样性,以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稳定、持续。

两国未来的农业合作重在提质增效。中俄农业合作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比如农业贸易壁垒多、农产品质量标准差异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通关效率不高、农业投资环境不确定因素多等。为此,两国主要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加大政策沟通协调的力度,进一步简化农产品市场的相互准入;二是,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供应链通道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通关效率;三是,探索新型农业投资模式,推动建立投资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措施,加大对农业科技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加大两国在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应方面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粮源引进渠道;五是,拓宽地区合作的范围,在兼顾与传统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产粮区合作的同时,加快推动与俄西南部主粮产区的合作进程。(作者:蒋菁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