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外交决策遵循“总统—国会二元权力架构”。虽然总统占有相对优势地位和主导权,但国会有能力也有机会监督、修正、阻止并影响总统及行政部门的决策。国会主动就具体外交事务提出法案已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重要环节。
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国会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国会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是行政部门的监督者和配合者,更是积极主动的政策倡导者和推动者。提出并推动涉华法案是国会参与对华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会涉华立法提案明显增多,涵盖领域广泛,包括经贸、人权、军事、科技、网络、意识形态、地区安全、国际机制等。涉华法案名目繁多,背后的政治意图也各有侧重。
遏压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科技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硬实力。随着中国基础研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的力度逐步增强。2022年8月签署成法的《芯片与科学法》旨在通过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联邦补贴来增强美国竞争力。2021年、2022年提出的“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着眼于限制美国资本流入中国的关键技术企业。2022年7月,众议院通过了跨党派“推动美国5G国际领导力法案”,要求美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与盟友和伙伴国合作提高美国在制定5G技术标准的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以削弱中国在此类标准制定组织中的作用。
限制中国军力提升,应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
正在审议中的“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旨在通过促进创新、为军人提供保障、强化国防工业基础,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前所未有的威胁”。
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长期以来,国会将涉疆、涉藏、涉台法案作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安全的重要手段。涉疆方面,国会主要关注“强迫劳动”“宗教迫害”“难民保护”等议题。众议院民主党人6月初提出“维吾尔人权保护法”,旨在将维吾尔族人和其他穆斯林群体认定为优先难民,便利其在美申请庇护。涉台方面,国会提案的内容从对台军售、拓展台“国际空间”逐渐扩大到提升台整体“国防”能力和防御实战能力。《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为台湾制定了具体的“国防”现代化计划,加强了美台防务关系。6月8日,参议院外委会一致通过旨在阻遏中国大陆“侵犯”台湾的“2023年台湾保护与国家韧性法”。
突出意识形态对立,煽动不同制度、治理模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国会长期以来存在一批顽固抱有“冷战思维”的议员。他们对“共产主义中国”怀有本能的敌意,竭力防范和遏制中国崛起。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进一步加剧了这些议员的不安。相关提案不仅限于言论攻击和污蔑,还包括制裁等实际措施,且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加强。2022年2月,众议院推出“阻止中国共产党法案”,将中国共产党与“侵犯人权”联系在一起,提出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其家属实施制裁。
凝聚国内共识、转嫁国内矛盾。
近年来,美国内政治极化加剧,两党斗争更趋激烈,合作空间缩小。民意在各种社会矛盾中严重撕裂,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严重下滑。但是在涉华议题上,两党的共识却明显大于分歧。这样,利用反华凝聚国内共识、转嫁国内矛盾也就成了比较“方便”的选择。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美国不是检讨自己的防疫措施,而是企图将责任“甩锅”给中国,大搞“病毒溯源”“疫情追责”。3月,两党议员提出的“新冠病毒起源法案”由拜登签署成法。根据该法,美国家情报总监需在90天内将“所有关于武汉病毒研究所与新冠病毒疾病之间潜在联系的信息”解密。各领域涉华立法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对华的根本政治意图也是高度统一的。
国会涉华立法的政治意图还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比如,在涉疆立法中,所谓保护人权和宗教自由只是幌子,打压新疆的经济发展、破坏新疆的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进而削弱中国的国家实力则是更深层、更真实的意图。再如,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加大了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力度,美国一度掀起禁用TikTok的论调。2022年年底,禁止联邦政府机构设备使用TikTok的法案作为《2023财年综合拨款法》的一部分得以通过。2023年3月,参议院再次提出跨党派法案——“限制危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威胁出现法案”,要求商务部对涉及中国等外国对手利益、对美国家安全和公民安全构成风险的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交易进行识别、调查、防范和禁止。该法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美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实则为了防范中国企业对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主导地位的挑战,维护美国科技资本的主导地位。(作者:张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