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东京时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截至目前,IPEF共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14个成员国,涵盖全球60%左右的人口和40%左右的GDP。就在昨日,IPEF的首次经贸部长会议以在线方式举行,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IPEF的目的、内容与前景究竟如何?它与印太地区现有主要经济合作机制是什么关系,又将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小i为大家撰文解答了上述问题,快来一起看看吧!
2022年5月20日至5月22日,在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上任伊始,美国总统拜登打破传统,在韩国新任总统访问美国之前对韩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拉开了其在亚太地区访问的进程。足见拜登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重视。
访问期间,拜登首先参观了三星的电子半导体工厂,随后访问了位于京畿道平泽市乌山的韩美空军作战司令部航空航天作战本部(Korean Air And Space Operations Center,简称KAOC)。访问结束后尹锡悦政府明确表示将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紧跟美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紧接着在5月23日,访问日本期间,拜登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以下简称IPEF)。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等框架主要参与国领导人出席了启动仪式。这标志着美国将开始在“印太战略”的经济领域塑造自身主导力量。
“印太”与“亚太”概念的演变及相关解释
IPEF牵涉到“印度洋-太平洋区域”(Indo-Pacific)这一地域概念。美国在全球战略领域早已有“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构想。2017年,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已在前任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基础上,公开提出这一构想。2018年5月30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这标志着 “印太”概念的在海军战略领域正式诞生,IPEF则将这一概念延伸到了经济乃至未来可能更为广泛的领域。
由此可见,“印太”是对“亚太”这一地域概念的扩展。“亚太”的概念则可追溯到地理大发现时期,东印度公司的“远东太平洋地区”这一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称谓。这一称谓在狭义上指代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亚大陆上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直到1974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决议将1947年成立的“亚洲与远东经济委员会”改为“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这一概念逐渐被推广和接受。
这一区域人口众多、海运发达,有着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文化与传统。随着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的不断拓展,太平洋西岸地区逐渐进入英、美、俄等国的势力范围。加之“一战”、“二战”期间及之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战略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亚太”的概念也开始不断拓展,在广义上已包括环太平洋的北美、中南美、俄罗斯远东地区,甚至在一些情形下囊括了印度与中亚地区。“亚太”开始意味着“亚洲”+“太平洋沿岸”这一广大的领域。
这一概念称谓包含了西方以欧洲为中心视角以外的一个广大世界。美国学界与政界普遍接受广义的“亚太”概念。这一概念的广义延伸,意味着美国试图将自身纳入这一区域中,利用自身综合实力的优势来实现某种强势的影响、介入和主导。而“亚太”概念向“印太”的拓展,则意味着美国渴望在环太平洋地区进行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印度洋沿岸地区纳入自身的全球战略范围。因此在地理上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澳大利亚、东盟,以及在印度洋区域影响力最大的印度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可能会成为美国下一阶段全球战略的焦点。
IPEF的内容与格局
IPEF的参与国范围牵涉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的诸多主要国家,目前已知的有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这13个国家参与其中。合作内容将涉及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脱碳”、税收、反腐等多个领域,美国将通过对劳工、环境、数字标准等指标制定规则,来对这一框架进行相应的控制。形成框架所需的谈判,预计将需时12-18个月完成。这一框架如果按计划成型,将涵盖全世界约60%的人口,及其所产生的全球占比约40%的GDP。IPEF的启动将与亚太地区已存的另外两大经济合作框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CPTPP)并存,形成互相涵盖、互相竞争的“三足鼎立”之势。拜登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前任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同时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谋求在经济领域对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增加参与和影响。在无法重回CPTPP的情况下,IPEF经济合作框架应运而生。IPEF、RCEP与CPTPP三大框架分别由美国、中国、日本三大当前亚太地区最主要经济体在其中各自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当下的全球国际政治局势,这一现状对于众多国际政治经济观察者来说,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IPEF的目的与影响
IPEF此框架计划是美国拜登政府今年2月正式提出的“印太战略”具体实施的一部分,将借助自身庞大的经济体量和科技优势,利用本国国民的消费能力,通过零关税、技术合作、产业链优化调整替代等手段,破除贸易壁垒,带动IPEF架构中各参与国的经济活力,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国内通胀造成的压力,同时缓解美国民众因俄乌冲突、供应链危机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压力,缓解国内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通过行业透明等举措,扭转美国在亚太地区贸易竞争的相对劣势,弥补自身在数字贸易等领域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国际战略层面应对中国、欧盟在印太地区活动的挑战。同时在美国国内政治层面也是拜登政府对自身支持率不断下跌处于低位这一现状做出的应对举措。
美国此举在宏观国际战略上有明显的遏制、针对其最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意图。在构建这一经济架构的同时,可能会借此框架在外交领域增强美国对这一区域的影响力,甚至会借此形成军事、政治、制度层面的影响力。对此,2022年2月,中国官方对美国“印太战略”曾做出公开明确的回应,评价其是以应对“中国威胁”为借口,实质上形成自闭排他的“小圈子”。实际结果将挑动地区国家间的对立对抗,冲击这一地区多年来形成的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对地区合作成果和未来发展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IPEF的的前景与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拜登政府提出的IPEF架构从实施层面将绕过美国国会,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因此存在着缺乏立法保护和易受美国高层政治变动影响等因素,并且该经济框架关于关税与市场准入等核心问题商讨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架构形成仍需要较长时间的筹备谈判、博弈。这将会增加参与国对该架构的持续性、可靠性、约束性与实际可能收益的担忧,架构前景尚不明朗。目前IPEF主要参与国在态度上响应美国的同时,并未明确表示对“印太”、“亚太”现存其他几大经济架构及其主要参与国的态度。IPEF、RCEP、CPTPP几大经济架构之间共存与竞争的前景,及其对全球局势所带来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目前IPEF这一提议架构在美国国内反应平淡,美国民众似乎更愿关注国内周边与切身相关的问题,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有所下降。但IPEF似乎是当下全球逆全球化趋势的又一个体现。在绝对的全球化受阻的情形下,在某一区域小圈子内重新构建产业链、破除贸易壁垒、进行多方位的全面合作很可能将会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替代选择。国际经济领域多个集团形成、发展、竞争的态势或不可避。上述这几大经济架构共存的特点都是由某一全球顶级经济体作为引擎全面拉动。“引擎”本身的“性能”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因此除了资源保有量、国内市场潜力、公共产品生产能力、地缘优劣势等“硬实力”,还有包括政治水平与治理能力、法律与行业规范完善成熟程度、文化与社会包容度与被接受度等“软实力”,以及领导团体对各种实力综合运用的水平的“巧实力”将共同成为区域框架集团生存与发展重要的因素。
在全球分歧与冲突加剧的背景之下,也许国际间的全面竞争将以这样一种新方式全面展开。我们期待着世界范围内的良性竞争,能带来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为人类迈向更好的未来,提供一条可能且可行的路径。(本文引自: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