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术中国#出席本次国际论坛的各位尊敬的与会者,我在秘鲁利马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今天我将以拉美国家特别是秘鲁的视角,谈谈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者的主要经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助力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引擎。展望未来,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日益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驱动力,它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投资方面,中国现在是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走出去”战略推动的。当前,世界经济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严重影响,但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2020年它是全球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其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明显要比发达经济体高出很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和2023年。长期来看,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贡献者的角色将继续得以强化。鉴于此,其他新兴经济体比如秘鲁,需要研究如何借助中国的发展推动自身的经济增长并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尤其是实现超越主要原材料出口国的自我定位。我们相信,从中国发展历程中探索出来的经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所发挥的潜在作用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经验
拉美各经济体和中国一样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且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从广义上讲,这个概念指的是经济增长陷阱,意味着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无法保持足够的人均经济增长,未能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成为高收入国家。无法提高生产率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方面,中国的实力体现在它创造了过去几十年里亚太地区的最高生产率,为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提供了经验借鉴。当然,也必须同时考虑到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在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因此,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照搬中国的做法,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但中国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制定和落实长期规划方面所展现出的非凡能力,而在秘鲁和其他拉美国家,长期规划最为缺乏。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起初,它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到“世界工厂”的转变,现在它正在向创新驱动型高科技经济体转变。我们可以从中国产业转型中汲取经验,尤其是在生产率增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机制以及吸收国外技术和专业知识等方面,以及经济特区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提供的另外一个关键领域的参考范例,其他领域包括区域发展、人力资本、开放进程、创新等。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模式的演变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这一过程可为秘鲁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多样化提供机会。这方面的挑战在于秘鲁以及其他拉美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往来并不集中在这类产品上,而是主要在原材料出口以及中国对采掘业的重点投资方面。
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作用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是墨西哥以及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四国。这些国家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繁荣,但双方贸易高度集中于初级产品,很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国际需求波动以及商品价格的影响。此外,中等收入经济体需要向附加值更高的经济活动转移,有必要实现出口和投资多样化。秘鲁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出口国,正在向出口多元化迈进。除了传统的矿产,秘鲁的生鲜及加工食品正逐步扩大出口规模。制造业可作为双方合作的另一个互补领域,特别是那些可以嵌入亚太地区供应链、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中间产品,从而使秘鲁作为生产中心融入这一进程,“一带一路”倡议将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机会。
人们通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一项中国在其他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然而,这一倡议的核心概念是建立经济走廊,包括依托于经济特区等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以此来推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也涉及建设经济走廊,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倡议在拉丁美洲的延伸实际上意味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太平洋的延伸。因此,推进该倡议的实施不应局限于为一国基础设施建设补上缺口,而应重点关注那些能够促进跨太平洋关系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物流及其他相关生产项目。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向拉美国家的延伸应包括建立一个或多个跨太平洋经济走廊,由此丰富与中国的合作议程与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每个国家都应从国家层面进行部署,将自身的基础设施、物流和生产项目作为未来跨太平洋经济走廊的一部分,以此促进拉美国家生产多样化、提升竞争力并最终推动经济发展。(作者:罗萨里奥·圣·加德亚·杜阿尔特(Rosario Santa Gadea Duarte) 秘鲁太平洋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