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几十年来与中国各方面加强合作,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为互利”的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其中,中国东盟贸易额较30年前翻了100倍,双方直接投资额累计超过3100亿美元,中国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与“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政治往来日益密切”相比,中国与东盟“安全互动进展却相对缓慢”。如何破解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短板”,加快构建与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亟需答案。
一、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相对短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体量差距造成的非对称性结构。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军事实力稳步增强。与之相比,东盟各国显得相对“弱小”,就印尼而言,其人口不到3亿,2021年约7.5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若与中国各省份的相比,也只能屈居第四。即便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口也只有6.7亿,2021年经济总量3.4万亿美元,与中国约17.7万亿美元的差距显而易见。体量差距也导致双方对国际事务的关注点、敏感度和脆弱性等多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容易引发某些认知不同,并因地理上的相近而进一步放大。
二是南海主权和权益之争的现实存在。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因南海岛礁归属和海洋权益划分存在争议。这些争议虽说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争端方之间关系的全部,但却是影响中国东盟关系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双方促进安全领域互信与合作的主要障碍。如何创新性和创造性地处理好主权争议问题,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三是域外势力持续不断的干扰。东南亚地处欧亚大陆东部沿海,是美国地缘战略学家斯皮克曼所称的“边缘地带”,被视为美国维持亚太霸权的战略要地、遏制欧亚强国的“第一岛链”。出于霸权护持与遏华需要,美国近年来更是将东南亚视为“竞赢”中国的核心区,不断炮制和兜售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分裂东盟论”,极力挑拨南海事端、炮制湄公河议题,施压东盟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
二、构建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新格局的条件日渐成熟
一是有关“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的地区共识不断积聚。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国家建设尤其是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历史经验表明,东亚国家为了发展努力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又因和平稳定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地区各国勠力“谋发展促和平”,而不是美西方所吹嘘的“霸权稳定”,成就了亚太地区数十年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未来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为此重申“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国家则致力于实现《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和制定《2025年后东盟共同体愿景》,《东盟印太展望》更是大篇幅倡导印太各国在海洋、互联互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等领域开展合作。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等有识之士也纷纷对美国加剧地缘对抗、煽动地区危机的做法提出批评,“促和平谋发展”再次成为地区强音。
二是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信心和信任不断增强。作为东亚地区体量较大的国家,中国从一开始就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与政策。中国不仅不抵触东盟国家有意“用制度规范中国”的想法,还主动融入地区机制建设,并坚定支持东盟的地区主导地位;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承担巨大风险压力,单方面宣布“人民币不贬值”,避免东南亚国家处境的进一步恶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提议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尤其以“早期收获”计划作出巨大单边让步,使中国东盟关系更上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专门座谈会,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论述和做法,更是获得了周边国家的高度认可。“修己安人”“惠己及人”“己立立人”的大国气派和大国胸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许。
三是对加强安全合作的地区需求不断上升。一方面,中国东盟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日益频密,利益交融与情感纽带不断增强,但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变化、电信诈骗等新安全挑战不断涌现,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给中国与东盟加强安全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使中国愈发成为地区国家开展安全合作可信赖的伙伴。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已向东盟国家提供近6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为东盟国家尽快遏制疫情发挥了积极而又及时的作用。
三、加快构建中国东盟新安全格局,护航中国东盟关系行稳致远
当前,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开局起步,中国东盟安全合作也应蹄疾步稳,以习主席提出的中国东盟共建“五大家园”蓝图和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引,加快构建与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机制“稳预期、凝共识、规行为”的作用,不断完善并增加中国与东盟各层级之间的战略沟通与安全合作机制;重视东盟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主动加强机制规范,尽量减少因国家体量落差导致的认知差异,消除误解、增进互信;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开放区域主义,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
二是妥处南海争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加强对话协商,推动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为南海建章立制;积极探讨南海共同开发、共同养护,先易后难,以小项目推动大项目,以局部合作促成整体合作;排除外部干扰,以合作发展抵制集团对抗。
三是提供公共产品。针对地区国家的安全需求,中国应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包括在防务、反恐、海上联合搜救和演练、打击跨国犯罪、灾害管理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时以向东盟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来引领和带动其他大国也向地区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甚至推动它们与中国合作,促使对抗撕裂性的大国竞争转变为“为地区多做好事”的良性竞争。
四是“讲好中国故事”。包括进一步加强智库、媒体、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加强青年一代交往,邀请东盟社会各界到华参访、了解和感受真实的中国;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中国和合文化、中国和平理念,及时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的进展与成果,增进民众对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的信心。
中国与东盟数十年来和平发展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中国与东盟需要加强安全合作,加快安全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作者:陈庆鸿 现代院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