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在阿拉伯世界百年变局深入演进、中国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的一次战略性外交举措,必将为中阿合作增添新动能,为南南合作开辟大境界,为全球变局注入确定性。
“四期”叠加下的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是国际格局中的一大战略方阵,在中世纪建立过辉煌灿烂的帝国,在20世纪刮起过民族解放的旋风。眼下,阿拉伯世界正掸去动荡的尘土,摆脱外侮的阴影,处于又一重要的转折关口。
一是元气恢复期。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动荡,甚至发生内战。2019年“阿拉伯第二春”爆发,黎巴嫩、伊拉克、苏丹、阿尔及利亚发生街头运动,国家政治运转受挫。其间,阿拉伯国家还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去留、政治伊斯兰合法性等问题上分歧不断。十年动荡、十年战乱、十年碎片,阿拉伯国家处境艰难,在与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中东非阿拉伯力量的竞争中沦为弱势一方。然而,从2021年前后开始,阿拉伯国家调整政策,影响力有所回升。地区层面,阿联酋等国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阿、以两大力量走近;沙特与土耳其、伊朗不同程度缓和关系,阿拉伯在中东的处境企稳。阿拉伯内部,沙特等国结束对卡塔尔封锁,持续3年多的卡塔尔断交危机翻篇。阿拉伯国家求和平、求安全、求稳定的意愿空前强烈。正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杯赛上,沙特、埃及、卡塔尔领导人出席捧场,共同支持阿拉伯球队,久违的阿拉伯团结形象重现于世人面前。
二是能源转型期。石油资源是阿拉伯发展的先天优势。不少阿拉伯国家通过石油产业改变了自己,影响了世界。然而,最近10年来国际能源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先是页岩油气在北美勃兴,美国崛起为重要油气出产国和出口国,阿拉伯产油国的地位相对下滑。后有“绿色转型”席卷而来。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急推“绿色转型”,鼓吹“气变政治”,油气行业曾被普遍看衰,阿拉伯产油国一度面临严峻的供应过剩危机。2022年,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油气出口受限,阿拉伯油气重新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宠儿。这一番大起大落可谓阿拉伯50年未有之变局,攸关阿拉伯国家的治乱兴衰。在空前的不确定性面前,阿拉伯国家未雨绸缪,没有盲目跟风,转型的步子走得颇为稳健。它们一手抓油气开发,尽可能获取更多油气利润;一手推“绿色转型”,发展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降低石油依赖,以期在后油气时代的能源格局中立于不败。
三是体制与意识形态的重新探索期。阿拉伯世界不断追寻适合本国本地区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无论是欧美式的民主选举,还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以及“伊斯兰解决方案”,都没能带来持久的繁荣与稳定。“阿拉伯之春”以来的尝试更是造成诸多政治乱象。面对“屡试不中”的局面,阿拉伯世界开启了新一波探索。
传统的君主制国家正在建立新的国族主义意识形态,增强全体国民的国家认同,弱化对宗教、教派或部落的认同。萨勒曼国王父子治下的沙特、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治下的阿联酋皆是其代表。总统制共和国也在对军政关系、权力的集中与分散进行新的调适。埃及、阿尔及利亚在街头运动后回归军方控局,突尼斯经历议会民主试验后向强势总统体制回摆,显示出稳定高效的重要性。黎巴嫩、伊拉克等教派分权体制的国家政治运转不灵,教派纷争成为动荡源头,迫使朝野各派反思彻底变革之法。在地区层面,传统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已是明日黄花,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和政治符号的阿拉伯不会消失。在反对域外势力干涉、解决地区共性问题等方面,阿拉伯认同仍在起作用。
四是对外关系的战略自主期。近代以来,阿拉伯世界屡受西方殖民主义侵袭,更因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而成为大国竞夺之地。自1830年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开始,英、法帝国主义逐步在中东划分势力范围;二战后,美、苏争霸映射中东,形成了“阿拉伯冷战”。苏联解体后,阿拉伯世界处于美国单极势力之下。这一状态终于出现了改变的迹象。美国出于大国竞争、国内优先等考虑,对中东事务的兴趣下滑。美学者达利亚•达萨•卡耶承认,美国独霸中东的时代结束了。阿拉伯国家看到这一点,纷纷在大国间寻求平衡,冲抵美国的影响力。面对乌克兰危机,阿拉伯国家没有如美国所愿站队西方,而是大体中立。在能源博弈上,2022年10月,沙特与俄罗斯协调,力主“欧佩克+”减产200万桶,令需要低油价来拉抬选情的拜登颇为不快。在地区热点上,阿拉伯多国与叙利亚恢复交往,在伊核问题上坚持己见,偏离了美政策轨道。种种迹象显示,阿拉伯国家正在进入真正的战略自主期。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取向
求索复兴的阿拉伯世界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党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和阿拉伯战略合作大有可为。
一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密切配合,为南南合作树立榜样。20世纪中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谱写了革命友谊;1971年,13个阿拉伯国家支持我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我外交上遂有“阿拉伯一大片”(阿拉伯国家多、国际政治影响大)美谈。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中阿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互助的重要性再次凸显。阿拉伯世界谋求战略自主,需要大国的支持而非干预。美国不想真金白银投入中东,还借口人权、女权、劳工权益干涉阿拉伯内政。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战略自主,在人权、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上走自己的路。同样,在美国持续对华遏制打压之际,阿拉伯国家坚定支持我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可贵的是,阿拉伯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新疆问题上坚定支持我政策立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未来,中阿应进一步发掘双方合作的国际战略价值,继续在对方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持,同时在人权、意识形态、文明观等问题上多加配合呼应,引领国际社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二是在能源转型中相互扶助,为国际能源变局注入确定性。能否顺利驾驭能源转型,关乎阿拉伯和中国的发展远景。阿拉伯国家既需要从油气开采中获取经济转型的资金,也需要利用油气产业打下的基础为绿色转型铺路。中国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体量大,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需要油气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转型任重道远。在传统油气领域,中国的进口安全与阿拉伯的出口安全高度互补;在绿色低碳领域,中阿能源转型理念相似、步调匹配。在国际层面,中阿都反对滥用能源制裁,反对激进绿色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石油出口地,中阿在石油定价、石油交易货币等议题上也存在广阔的协作空间。
三是在地区安全治理上创新合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先行先试。中东是全球范围内安全赤字较多的地区。巴以问题久拖不决,也门和利比亚国内的武装冲突未平,恐怖主义、毒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长期存在。更关键的是,中东缺乏一个囊括所有代表力量的包容性安全协调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地区危机事态。无论是从国际道义的高度,还是从维护地区安全、保护海外利益的角度,中国都乐意为中东安全和阿拉伯世界的稳定做贡献。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指出,“要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不搞你输我赢、唯我独尊,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提出了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思路。2022年,中方在主办第二届中东安全论坛时提出了“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的设想。
未来,中国可以与阿拉伯主要国家及阿盟、海合会等区域组织一道,按照“建设性介入”路径,将中东安全治理打造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示范。搭建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维护伊拉克安全稳定、探索中国—沙特—巴基斯坦三边合作等,都是可以尝试的选项。(作者:秦天 现代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