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高层会见 >

张重庆:追忆袁宝华同志

发布时间:2022-07-10 来源:国合中心

袁宝华同志1935年“一二九运动”参加革命,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9年东北解放又全身心投入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至1999年辞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整整半个世纪,献身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袁宝华同志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经济现代化的全程,从蓝图制定到组织实施,其间担任国务院经济综合机构主要领导人近40年,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担任物资管理部部长、“文化大革命”十年担任国务院生产组组长、改革开放后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为维护国家经济稳定运行、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经济开放、经济转型和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有幸在袁宝华同志身边工作了16年。1980年5月我到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经济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综合局企业管理处工作,参与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创建,负责文件起草和企业管理杂志、企业管理出版社的创办。1985年3月起先后担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基金会总干事、中国企业信息交流中心主任和中国企业报社社长等,直至1996年6月。在调查研究、会议组织、工作汇报、出国考察时,多次聆听袁宝华同志的教诲和真知灼见,目睹袁宝华同志的高风亮节。

从许多接触中,对袁宝华同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家的气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者的勤勉精神、企业现代化推动者的远见卓识、干部教育和职工教育体系创立者的勇气,从内心里深深敬仰。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也是我人生的楷模。袁宝华同志比我年长30岁。我们之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袁宝华同志对我,始终像导师一样孜孜不倦给以教诲;像长辈一样给以关怀、促膝谈心;像亲人一样给予呵护,体贴入微。这些对我的成长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令我终身受益,永生难忘。由于时间仓促,匆匆撰写此文,以表示对袁宝华同志的缅怀。

1

1992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郑州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袁宝华会长同常务副理事长张重庆谈话。

一、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规划家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五个关键部位构建推动器和工作抓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当时,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经济发展遇到三大障碍:一是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企业生产力发展;二是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思想、制度、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三是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职工队伍的缺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解决这些系统性的难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袁宝华同志凭借长期从事经济综合部门领导工作和战略规划的丰富经验,高瞻远瞩,以战略家的眼光,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五个关键部位(企业管理、干部教育、职工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缜密布局,构建推动器和工作抓手。有计划地从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大规模培训经济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大型企业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技术工人,加强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入手, 组织制定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并亲自组织实施,构建中国经济管理干部教育体系、大型企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职工技能教育培训体系、企业全员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企业现代化和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腾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卓越贡献。

(一)创办企业管理研究班。1979年3月袁宝华同志主持,国家经济委员会、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创办了企业管理研究班,先后轮训省市自治区经委主任和大企业领导人两万多人次。著名经济理论工作者孙冶方、薛暮桥、马洪、苏星、刘国光、蒋一苇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价值和价值规律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物质利益原则、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本位论、企业家地位等一些重要的改革理论,最初就是在企业管理研究班上提出来的。这些理论观点的传播,为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促进企业改革和管理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86年袁宝华同志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邓力群,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鎔基会见企业管理研究班学员。张重庆同志参加会见。

二)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1979年3月袁宝华同志创建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亲自担任会长。在各省市和中心城市构建传播交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组织体系。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创建的第一个以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为己任的社会团体,作为国家经济委员会开展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现代化的抓手。

(三)创建中国质量管理协会。1979年8月在袁宝华同志支持下,创建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袁宝华同志深知产品质量重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引进日本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构建中国企业现代化质量管理和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体系,为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建设和经济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创建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1980年4月袁宝华同志创建了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 亲自兼任主任,构建了遍布全国数十万个企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岗位培训体系,大力推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教育,培训职工数千万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造就出一大批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对在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改变企业管理落后的现状,提升企业效益和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创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1983年1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袁宝华同志发起创建了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担任创会会长。这个研究会最初5年设立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之后挂靠中央宣传部,为培养中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创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家、教育家

(一)针对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过许多重要建议并付诸实施的。新中国创建初期,照搬苏联经验,长期闭关锁国,排斥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致使企业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袁宝华同志受中央领导委托,率领中国经济代表团出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对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提出过许多重要建议。同时邀请日本著名企业家川又克二等访华并拜会邓小平同志,进行交流,对中国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

(二)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指导方针。对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袁宝华同志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成为建设中国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

(三)先后选派2000名年富力强的企业厂长赴国外进修工商管理。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从1981年开始,国家经委先后选派了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2000名厂长(经理)赴国外进修工商管理。这些同志的管理知识与能力显著提高,回国后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骨干,数百人进入省市和中央的重要领导岗位,例如黄菊、吴仪、王忠禹等同志。  

(四)创建中外合作的八大MBA工商管理干部培训基地。袁宝华同志亲自出面,争取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友好组织团体的3200万美元资助,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成都、无锡、昆明等地兴建了8个中外合作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心,成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融合中外管理精华的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的摇篮,为中国经济振兴和腾飞奠定了工商管理领导骨干人才队伍。尤其是1981年建立的中美合作的大连工商管理培训中心培训数千名政府经济工作领导干部和大型企业领导人。

(五)创办国家经委和各部委、各省市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体系。1983年5月在袁宝华同志的主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委员会设立了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同是推动在各部委、各省市设立了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中国经济腾飞培训了数十万名经济管理领导干部和大中型企业领导。

(六)创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体系。从1979年起,袁宝华同志就在思考加强政府公务员的教育培训问题,极力主张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行政管理教育体系。1986年访问美国期间,我和孙仲灏、付丰圭局长陪同袁宝华同志拜会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卡洛斯及有关负责人,双方就合作加快发展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深入交换了意见。袁宝华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经济管理学院与行政管理学院的决定。世界银行表示愿意设立5000万美元的教育贷款项目,作为工业部门技术改造贷款的附属项目,帮助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心,统一规划,包括其他院校发展行政管理教育。回国后,袁宝华同志立即与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部门领导交换意见,推动落实,并且向国务院报送了《美国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教育考察报告》,对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行政管理教育体系提出了许多建议,例如鼓励和提倡在职培训,转变单纯追求文凭、不重视实际能力的倾向,在职教育要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开发型转变,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法等等。袁宝华同志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1987年党中央决定组建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委任袁宝华同志担任筹备组组长。

(七)创建中欧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现今设在上海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1984年国家经委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作,在北京建立中欧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从企业选调优秀管理领导骨干,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培训中心举办5届,从1985到1989年培养出227名获得欧洲知名商学院MBA学位、具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成就了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盛名。中欧工商管理培训中心1989年迁移到上海后,更名为中欧工商管理学院。

(八)开启中日企业管理友好之船。1982年开始,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中日企业管理友好之船开启。中日两国企业管理人员在船上进行交流。日本专家在船上进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管理技能、管理方法等讲座,在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引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管理年会。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从1979年开始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与世界经济论坛建立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组团出席具有世界影响的达沃斯会议,吸收全球经济信息,掌握全球经济动向。同时每年在国内举办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会议,吸引全球跨国公司首脑来华,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信息向全球传播,吸引国际资本来中国投资。

(十)创建中国管理科学基金会、企业管理出版社、企业管理杂志、中国企业报。为传播改革开放、企业改革、管理现代化的政策、部署、实践经验、创新成果、国际趋势,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1979年创办了企业管理出版社和企业管理杂志。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批书籍就有袁宝华同志推荐的《西德职业教育》。1982年创建中国管理科学基金会,资助优秀管理论著的出版,开展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的课题研究,总结表彰了推广百项国家级现代化管理成果。1984年袁宝华同志又力主创办了《中国企业报》。所有这些,用心良苦,都是在为了加快培养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

3

1995年袁宝华同志与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马托女士和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15次高级企业领导人国际会议代表。张重庆同志参加会见。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和管理现代化

(一)中国企业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79年4月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针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在首钢、上海汽轮机厂等8个企业进行了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为国务院制定企业扩权政策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且进一步推展到全国。企业自主权扩大,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极大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激发了企业活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攻克企业改革的瓶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制定《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等,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二)制定和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为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 1982年国家经委和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制定和实施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在全国300个企业开展管理现代化试点之后,推广到数十万家企业。袁宝华同志亲自参与研究工作,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政府部门代表,对企业管理现代化进行探讨,交换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筛选出“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18种国外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称之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十八般武艺”,推荐给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用,作为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同时袁宝华同志也非常重视总结推广我国企业创造的“满负荷工作法”、“规范化工作法”和“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等先进管理方法和首钢、宝钢等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优秀管理方法。

(三)攻坚克难,集思广益,不断寻求解决企业改革瓶颈问题的钥匙。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90年代,袁宝华同志呕心沥血,亲自主持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围绕企业联合、领导体制、经济效益、承包制、股份制、利税分流、集团公司管理、企业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国际化经营等问题,进行大量政策研究,产生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许多重要决策建议。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袁宝华同志亲自主持会议,邀请10位全国著名企业家参加,研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建议。

(四)向管理要效益,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拥有40万家国营工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弊端和“文革”的破坏,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咨询专业队伍,深入中小企业企业,具体指导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袁宝华同志的主持下,从1980年开始,率先引进日本和欧美企业咨询技术方法,组建了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组织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既抓咨询人才培训,又抓咨询试点工作。选派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干部赴日本学习咨询。邀请日本专家免费来华连续举办“经营咨询”讲座,培训出上千名咨询人员。中日双方咨询专家合作在北京、天津、安徽、黑龙江、江苏等省市,对轻工、纺织、电子、机械、仪表等行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试点。由于现代企业咨询注意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生产现场和经营管理问题抓得准,改进措施符合实际,体现出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是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是促进企业领导部门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具体指导,克服工作一般化的有效措施。为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事业的持续发展,在袁宝华同志的支持下,科技部和人事部将企业咨询师纳入了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奠定了中国企业咨询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4

1994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召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研讨会,袁宝华、吕东同志和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副主任陈清泰、秘书长朱涛,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重庆等出席会议。

四、 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一)坚持调查研究,与企业家心心相印。1982年5月袁宝华同志在无锡主持了全国厂长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96名厂长和专家学者出席。这是“文革”以后,首次召开的全国厂长经验交流会。著名的企业家尉健行(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厂长,此后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周冠五(首都钢铁厂厂长)、黄墨宾(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探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当好厂长的问题。

从1982年到1999全退为止,袁宝华同志主持召开的厂长企业家座谈会应在100次以上。1988年袁宝华同志退居二线时是73岁,仍然坚持每周调研一个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厂长(经理)座谈会。据不完全统计,仅1987年到1995年,袁宝华同志就主持召开了42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对重大政策问题的意见,并向国务院领导反映。总理充分肯定,要求“座谈会一定要坚持下去”。1993年2月第32次厂长(经理)座谈会,袁宝华同志就当时不断出现的行政性公司,即“翻牌公司”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重要建议,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了重要批示,对及时制止“翻牌公司”现象,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起到推动作用。

(二)创立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增强企业家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企业家奋发向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培养造就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袁宝华同志非常富于改革创新精神。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转变大潮中,为了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福建省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腾能香同志提出举办“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的建议。当时有些不同意见。袁宝华同志明确指示我,这是企业家的活动,中国企业家协会可以作出决定。根据袁宝华同志的意见,1994年年初,我在福州主持召开了十六个省市企业家协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决定联合发出倡议,每年4月21日(注:1984年4月21日这一天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发出“松绑放权”呼吁书)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企业家活动日”。

袁宝华同志在北京主持会长会议,审议十六个省市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倡议,决定每年4月21日举行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活动,组织企业家研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表彰优秀企业家,开展企业家同政府领导人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多位领导同志对开展全国企业家活动日非常重视,亲自题词。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经历24年,影响巨大,对于培育企业家队伍,凝聚企业家力量,引领企业家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建中国企业家协会,满腔热情培育企业家队伍成长。

袁宝华同志旗帜鲜明支持和培育企业家队伍成长。1984年坚决支持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发出了“松绑放权”呼吁书,并且派出我赴福建进行调研,组织企业家研究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的问题。同年,成都川棉一厂厂长周论等同志发起的成都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袁宝华同志看到简报后,满腔热情予以支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消息后,全国各地企业厂长纷纷响应。在这种情况下,袁宝华同志支持,启动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筹备和创建。

袁宝华同志特别关心青年企业家的成长,1984年特别指示联系共青团中央,与刘延东、张宝顺同志商量,联合开办青年厂长经理企业管理研究班,1986年支持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

5

1995年全国青年厂长经理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班第12期结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常务副理事长张重庆和共青团中央书记袁纯清会见全体学员。

 (四)创建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工作委员会,鼓励企业家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袁宝华同志深知办好企业、当好企业家绝非易事。他高度重视保护优秀企业家,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权益,多次交待我要成立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委员会。1992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举行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委员会成立大会,袁宝华同志心情格外高兴,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下又给我作了指示。我深深感受到,他搞了一辈子工业,了解企业和企业家的疾苦。他的心始终和企业、企业家紧紧连在一起。

6

袁宝华会长高度重视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权益。1992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举行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袁宝华会长向会议主持人嘱咐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五、 坚守“管理和技术是经济腾飞的两轮,缺一不可”的理念 既抓管理现代化又抓先进技术引进

袁宝华同志主持国家经委工作,在许多场合他都大声疾呼,“管理和技术是经济腾飞的两轮,缺一不可”。1986年5月以袁宝华为团长的中国经济工作代表团访美,参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国际技术转移论坛,了解和研讨美国和西方的技术转移趋势、法律和政策,以及中国如何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渠道等问题。我与国家经委进出口局局长孙仲灏和外事局副局长付丰圭同志陪同袁宝华同志,分别拜会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负责人,就从美国引进芯片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问题进行深入会谈。这应当是从美国引进芯片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首次高层接触,拓展高技术引进的渠道。回国后袁宝华同志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专题报告,对引进美国的芯片等高新技术提出了重要建议。

7

1986年以袁宝华同志为团长的中国经济工作代表团赴美,出席技术转让国际会议,与美国商务部洽谈引进芯片生产技术和设备。袁宝华同志与出席会议的专家合影。

也是在这次访问中,我们考察了美国IBM公司、通用电器公司、英特尔公司。徬晚在波士顿散步聊天时,我向袁宝华同志建议,能不能在国内建一个计算机联网的企业信息交流中心。袁宝华同志回国后,马上找国家经委副主任盛树仁和人事局局长黄淑兰商量,批给编制、机构、外汇。当时真没想到袁宝华同志对我的想法这么支持、效率这么高。那个时候,国内市场上尚无计算机出售。我带着外汇支票,找到长城电脑公司总经理王之。公司刚刚成立,还在西八里庄的农村简易平房办公。他们接到订单后,派人去美国学习电脑组装技术,再加上办理散件进口手续,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履行交货合同,提供了一批台式计算机。在袁宝华同志的鼎力支持下,中国企业信息交流中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18个城市之间的计算机互联网企业信息交流平台。这应当是全国第一个城市之间的互联网系统。当时科技部、邮电部都还没有开通国际连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出钱,帮助在美国大学校园开立了互联网账户,我们通过长途电话进入美国互联网,提取和传输企业信息。袁宝华同志对发展互联网企业信息平台倾注了心血,多次出席中国企业信息交流中心的会议给予重要指示,亲自为全国18个城市的企业信息交流中心题写名称,表示对新生事物的支持。

8

1989年以袁宝华为团长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美访问。袁宝华同志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理查森和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弗里曼。张重庆同志参加会见。

六、 特殊年代的独特贡献 在共和国发展史的几个关键节点受命担负重任贡献卓著

第一个重要历史节点。1949年东北解放,袁宝华同志投身经济工作,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等,1952年8月随同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领导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问题”。袁宝华同志直至1953年5月签约后,仍然继续留在苏联一年多,全部完成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的计划编制工作。回国后担任国家冶金部副部长等职务,为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建立中国六大钢铁联合厂、14家有色金属加工厂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个重要历史节点。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共产风”之后,中国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进入经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极度短缺,袁宝华同志临危受命,从1960年9月起就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4年11月国家物资总局升格为国家物资管理部,袁宝华同志任部长、党组书记。袁宝华同志在“大跃进”之后的三年经济极度困难、物资紧缺时期,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为保障全国人民的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工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第三个重要历史节点。在“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夺权、“砸烂公检法”、领导干部进“牛棚”遭“揪斗”,“打砸抢”成风,政府部门瘫痪的状态下,1968年10月周恩来总理点名,将袁宝华同志从“牛棚”中解放出来,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领导、生产组组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袁宝华同志顶着“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进行全国的生产调度指挥,成为全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的“救火队长“,维持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维护国民经济运行,为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缓解全国人民生活和生产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当时“四人帮”唯恐天下不乱,借口“抓革命”,矛头对准周总理,干扰和破坏“抓生产”。可想而知,袁宝华同志在周总理领导下抓生产,是冒着多么大的政治风险,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

第四个重要历史节点。粉碎“四人帮”之后,袁宝华同志从1977年至1999年长期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思想政治研究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行政学院筹备组组长、全国第一届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袁宝华同志不仅全程主持了企业恢复性整顿、扩大经营自主权、实施企业联合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具体实施等等。同时在推进和构建国家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干部知识更新教育培训体系、职工职业和技能岗位教育培训体系和新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把国民经济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崩溃边缘恢复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经济转型和腾飞做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袁宝华同志不愧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家、管理学家、教育家,不愧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奠基人。

9

袁宝华同志重视海峡两岸企业家的交流,1992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深圳主办海峡两岸企业家经贸研讨会,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统一集团董事长高清源率领60多名企业家出席会议。袁宝华同志会见出席会议的海峡两岸企业家代表。张重庆同志参加会见。

七、共产党人的楷模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国为民勇挑重担

袁宝华同志从l960年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4年担任物资管理部部长,1968年从“牛棚”解放出来,担任国家计委主要领导人,负责全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的调度指挥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力挽狂澜,为维持国民经济运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担任国家经委主任。1985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顾全大局,又担任副主任,直至1988年卸任。在与袁宝华同志的长期接触中,我感到他从不计较个人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一切服从党的安排。袁宝华同志总是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党为国为民勇挑重担。他心中装的只有党的工作、人民的事业。袁宝华同志所做的许多工作,远远超出本职范围,许多事情本来可以不管,但是,他急党的事业之所急,急国家和人民需要之所急。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袁宝华同志呕心沥血,大力推进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培训事业。作为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功夫去抓教育培训、抓工商管理教育、抓行政管理教育?这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太能真正理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我认为,这是袁宝华同志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所驱动。不少人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技术的落后。其实在袁宝华同志看来,关键是管理的落后所致。袁宝华同志长期主管工业建设,对此有深刻体会和认识。1978年袁宝华同志在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管理上的落后比技术上的落后更加突出,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比之引进先进装备更为迫切”。

袁宝华同志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危言耸听。大家看几个数字就知道我国管理人才何等缺乏。从历史状况看,由于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农业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商品经济不够发达,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重视企业管理,更不重视经济管理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历次政治运动的整肃,因而造成了经济管理人才的奇缺。全国解放30多年,财经院校毕业生总数仅12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1.7‰。按照全国40万家工业企业、300万家商业、金融、服务性企业计算,平均28家才能有1个。据1982年统计,全国财会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北京市工交系统高级工程师302人、经济师224人、高级经济师零;兰州市工交系统高级工程师45人、工程师347人、经济师2人、高级经济师零。上述统计数字反映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管理人才奇缺。许多处于高级经营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并不具备高级经管理者的素质,知识不多,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根本不懂经营管理。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极端缺乏,是造成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产品研制开发速度不快,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

袁宝华同志作为工业交通运输综合机构主要领导人,对此有的切肤之痛。所以在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的同时,敢于担当,力排众议,对暂时难以协调的事,以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为重,从我做起,从国家经委做起,全面布局,率先从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入手,竭尽全力,大刀阔斧,解决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领导干部、企业干部、后备力量的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为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个过程中,袁宝华同志遇到的思想碰撞、酸甜苦辣,埋在心头。他胸怀天下,报国之志浓烈,多次同我谈到“终身事业”,可惜那时难以完全理解。今天系统梳理袁宝华同志的理念、品德和实践,我终于彻悟。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宏伟蓝图的设计师,更需要有为实现宏伟蓝图指挥经济建设大军、奋勇前进的各级指挥员。我国的经济转型和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品德优良、精明能干、有所作为的中青年高级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人才、科技管理人才。袁宝华同志正是抓住现代生产力这一关键要素,呕心沥血、奋斗不止。

袁宝华同志的思想、品德、作风受周恩来总理影响很深。我们经常感叹,袁宝华同志像周恩来总理一样,既抓全局、抓关键,又抓具体、抓落实,充满睿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家,又是不尚空谈的实干家,忠诚于党、清正廉洁、高风亮节、豁达大度、勤勉履职、关心群众。我记得,有一年过春节,一位与袁宝华很熟识的企业家,送来一袋东北大米。袁宝华同志闻讯后当即指示我送给职工食堂。袁宝华同志擅长书法,给企业家题字,从来不收费。有时工作人员推辞不了,袁宝华也是嘱咐秘书,作为党费上缴。袁宝华同志关心年轻人细致入微,令人终生难忘。有一次由于工作协调问题,受点委屈。袁宝华同志闻讯,关怀备至,夜里8:00打电话到我家,没有找到我,又追踪到京西宾馆查询,电话打到甘肃省副省长房间才找到我,一口气讲了10多分钟,反反复复给我宽心,真是比亲人还爱护我,支持我工作。我所主持的机构里有18位司局长,论年龄我最年轻。袁宝华同志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他非常体谅我,知道我承受的压力。他表明自己的态度,解除我的思想负担。在我的记忆中,我送给他的请示汇报,应当不少于百件,他没有过不同意,总是满腔热情的鼓励支持。袁宝华同志是领导、是导师,也是朋友、是亲人。在袁宝华同志领导下工作的16年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最美好、最有收获的年代。我们永远缅怀袁宝华同志。(本文为作者授权国合中心官方网站发布。作者:张重庆 系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荣誉会长,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早期创办人及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