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公共外交 >

数字时代的全球传播生态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2-12-26 来源:国合中心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正显示出新的特点。一是在战略布局层面,各国强化对信息传播基础结构的重视,但当前“数字脱钩”暗流涌动,将可能引发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建设领域的逆全球化;二是技术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正呈现出巨大潜力,但同时需重视对其“祛魅”与反制;三是儿童与老年人加速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主体,儿童市场与“银发经济”可能较快成长为全新增长点;四是在全球和各国内部两个维度,数字时代的权力制约与健康发展都正成为信息规制的核心议题;五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下的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变革应持续给予高度关注。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处在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其中,对全球传播生态发展语境和前沿问题的纵深分析和预判性认知,是呼唤国际传播新思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全球传播生态当前发展的趋势性特点。

一、数字脱钩:信息传播基础结构的逆全球化

互联网曾被视为全球化的典型象征,“地球村”的比喻已经根深蒂固地存留于人们的脑海中,信息与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更是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2020年以来的网络信息领域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

以安全为由,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全球化进程正被打断。继针对中兴、华为的指控和制裁后,美国自2020年以来陆续将数十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纳入制裁范围,并密集运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国家紧急状态法》等法律手段,限制中美相互技术投资和出口;特朗普政府时期制订通过的多份行政令均加强了针对中国实体及涉华投资的审查和出口管控,如意图直接从美国通信网络中移除中国通信设备和服务的《安全可信通讯网络法》(Secure and Trus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和“清洁网络”倡议;多家美国智库相继抛出“数字威权主义”“信息战”等概念,鼓吹加快对华技术“脱钩”。

在前沿技术领域,选边站队的“逆全球化”现象更加普遍。5G方面,谷歌、微软等30多家科技企业排除5G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华为,成立“开放RAN政策联盟”,合作开发“开放且可互操作的”5G无线系统;在6G领域,美国牵头组建的“NextG联盟”同样拉拢了中国公司以外的全球30多家信息通信巨头。2021年10月,“NextG联盟”向国际电信联盟下属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提交了关于IMT-2030愿景的6G路线图建议,旨在将美国在太赫兹技术领域的现有优势转化为未来6G标准制定领域的优势,借此增强北美在通信技术全球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同时为以北美为主导的6G技术与服务的全球推广奠定基础。全球政治格局深刻影响着ICT产业工业链的全球化进程,信息传播基础结构的博弈正成为国家博弈的政治工具。

在这一大背景下,欧盟则全面强化“技术主权”和“数字自治”理念,2020年初连续发布《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人工智能白皮书》《欧洲数据战略》三份强调欧洲作为独立主体的数字设想和战略规划,并首次使用“网络外交工具箱”对多国实施制裁。如欧盟在2020年1月出台“5G网络安全工具箱”,要求欧盟成员国评估5G供应商的风险情况,对“高风险”供应商设限。2021年底,欧盟委员会宣布拟拨款2.4亿欧元推出首个大规模6G研究和创新计划。该计划旨在将信息技术产业界和欧盟委员会共同领导的欧洲智能网络和服务伙伴关系(SNS)与欧洲的6G研发和前沿应用深度捆绑,强化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在未来信息传播生态中的独立性和领先性。

在某种意义上,ICT领域的“逆全球化”恰好说明了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对未来全球传媒生态乃至政治格局的根本性影响。“地球村”还远吗?会越来越远吗?从全球传播生态的角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潘多拉魔盒”:技术的“祛魅”与反制

若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信息技术嵌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自2020年起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推动信息化、网络化在近年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技术进一步赋能于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体,数字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力。一方面,技术在弥合着因疫情带来的物理隔离与经济停摆,让全世界更深刻地感受到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无限潜力;另一方面,技术像个“潘多拉魔盒”,可能带来的问题也暴露得愈加明显,对技术影响的思辨性声音更多涌现。

技术正加剧自由与隐私边界的日渐模糊。《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文章《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中敏锐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着很多不成熟或者危险的技术投入使用。因为紧急措施的存在,很多本需要花费数年进行讨论、审议的决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通过了;人们在隐私与健康之间做出的选择,也很有可能成为生活惯性,影响着未来的传播伦理与格局。

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正更深刻地影响传播和人的主体性。多项研究显示,当人们的信息消费、生活轨迹等更多以数字化方式被记录,隐藏其后的算法更加深入地参与信息流通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其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生活规则和规范的重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与构建、对意识形态空间的形塑等”。当算法确实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喜好、行为规律与社会关系,人的主体性是否受到挑战成为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科学技术以及传播媒介这些原本服务人类生活的工具,正变成马克思所言的“异己”的存在,更加深层次地决定与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数字经济生活正加剧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尼克·斯尔尼切克(Nick Srnicek)在其著作《平台资本主义》中所描述的一切,在近年更加深入的数字化生活中变得格外突出。当以技术起家的互联网巨头们在数字化经济的大潮中,更加深入地进入人们的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对数据这一要素资源的高度占有形成了垄断性的平台资本主义。提供各类服务的巨型国际平台成为了最具话语权的机构,所以我们看到了2021年初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封号”与禁言;当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拟收购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特时,引发的全球讨论早已超过对纯市场行为的讨论。“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曾经的预言正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感。

三、新兴群体:儿童市场与“银发经济”成为全新增长点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网络应用在各年龄群体的被接受度越来越高,儿童和老年群体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和消费的新兴群体。

业界对这一趋势的反应最为灵敏。2020年4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了由莱斯特·霍尔特(Lester Holt)主持的专门为儿童制作的新闻节目;面向家庭的数字订阅产品《纽约时报儿童版》(NYT Kids)在2021年快速发展,以多种语言形态聚焦全球儿童在数字时代对了解时事和认识世界的需求;在优兔平台上,儿童内容是最受欢迎的视频之一,如优兔儿童主题频道最受欢迎的频道《童谣与儿歌》订阅人数早已超过4000万。该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观看次数最多的儿童频道CoComelon在一年内的点击量接近290亿人次,相当于日均7900万人次的点击量。在国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且近年来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2020年9月,腾讯开始申请微信儿童版商标并进入内测阶段,随后华为、小米等品牌儿童手表陆续开始支持微信儿童手表版。百度小度发布专门面向儿童教育领域的小度教育智能屏、小度智能早教机;小米“软硬兼施”,在硬件方面设计了童脸识别、专属儿童桌面、四重儿童防沉迷保护功能,并在软件方面开展合作提供多项专门针对儿童的服务。除终端领域的全面布局外,针对儿童的视频内容也成为业界的布局重点,如腾讯视频分别与欧洲的Zeilt Productions,Sixteen South和Silvergate Media三家顶级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儿童节目。

与此同时,老年群体也日益成为媒体内容消费乃至生产的新兴力量。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达43.2%,中老年群体成为当前媒体消费市场的最大增量。相关机构发布的《2020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银发人群移动活跃设备用户规模超过1亿,增速远高于全网,银发人群对于社交、视频使用最普及,在资讯方面的兴趣尤为突出。伴随着银发一族在媒体消费市场的崛起与扩大,一系列媒体实践由此展开。“末那大叔”“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我是田姥姥”“小顽童爷爷”等一批风格多样的银发“网红”成为了抖音、快手平台中的新兴流量引擎;一系列以家庭伦理、社会正义、心灵鸡汤、战友兄弟情等为题材的中老年短剧也大量出现在视频平台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伴随着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步伐的加快,老年群体作为内容消费者、内容生产者以及内容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将是媒介生态中各主体需要重新思考的课题。

四、信息规制:数字时代的权力制约与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由平台公司主导的数字进程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以反垄断为核心的公共利益保护问题以及以数据隐私权为核心的个人利益保护问题。具体而言,信息规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是全球反垄断进程加快。自2017年起,全球反垄断进程加快,欧美科技巨头日益成为全球反垄断的重点监管对象,其中最为标志性的案例是2020年7月美国众议院对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四大科技巨头发起的反垄断调查。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至2020年8月10日,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在全球范围内共遭遇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及纠纷,共达84起。2020年,美国司法部向谷歌提起近20年来最严重的反垄断诉讼,称其涉嫌利用强大的市场支配力打压竞争对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来自48个州及地区的总检察长联合提交了两份针对脸书的独立反垄断诉讼。2021年6月,美国众议院开始审议针对互联网巨头垄断行为的核心议案《美国创新与选择在线法案》(The American Innovationand Choice Online Act),6月15日,欧盟公布了草拟的规范有关数字服务的重要法案——《数字服务法案》和《数字市场法案》,针对GAFA这类硅谷巨头妨碍竞争等违规行为,罚金最高可达年营业额的10%。此外,对于有“系统性不合规行为”的平台,欧盟监管者或将采取针对公司结构层面进行整顿,甚至会拆分科技巨头的欧洲业务。

在中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于2021年2月制订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旨在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同年11月,中国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进一步加强;202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新的反垄断法于8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的多项修改直接指向数字时代平台发展的新变化。同时,反垄断执法的大案要案逐年上升,且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20年11月,根据中国内地相关监管机构通知,蚂蚁集团暂缓上市;12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收购银泰商业、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和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等三起经营者集中案作出了行政处罚,明确了应进行申报和接受审查的经营者集中的范围,强化了数字平台并购行为的反垄断监管;2021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对阿里巴巴、美团等平台“二选一”的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禁止网络游戏领域的两家头部平台(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防止互联网领域经营者集中现象的出现。

二是数据安全与主权成为战略关切。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欧盟等纷纷把数据竞争力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数据主权、网络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逐渐成为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经济体更加重视数据竞争力,纷纷制订出台相关战略,宣誓数据安全和主权。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在数据政策及标准制订等方面建立领导力。2020年10月,美国发布《国防部数据战略》,12月14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命令9家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平台(Amazon、字节跳动、Discord、Facebook、Reddit、Snap、Twitter、WhatsApp和YouTube)提供信息收集和广告投放等相关数据,以掌握社交媒体及流媒体视频平台对个人信息的影响。2021年3月,在俄乌冲突升级背景下,美国参议院通过《加强美国网络安全法》(Strengthening American Cybersecurity Act),长达200页的法案内容扩展及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度管控。欧盟继2018年5月发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后,又于2020年2月发布了《欧盟数字化战略》《数据战略》,英国政府于2020年9月发布了《国家数据安全战略》;在欧盟的数据战略指导下,2022年3月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4月欧盟成员国与欧洲议会一致通过《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着重强调数据流通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

为解决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下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国内维护数字安全与主权的进程也在稳步推进。2020年6月,12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推动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202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规定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提升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对数据安全、数据主权的保护,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安全可信为前提,针对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字税收、数据主权等强化组织与制度创新,将为数字时代的安全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当数据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如何实现与国家整体战略匹配的信息规制体系,正是当前全球传播领域不可忽视的根本性问题。

五、复杂格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东升西降”的国际传播态势也从隐隐显现变得日渐清晰。

传媒生态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在逆境中进一步加强。毋庸置疑,中国媒体与平台的“出海”近年受到较大冲击,如美国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发行机构、《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的驻美机构,以及《经济日报》(Economic Daily)、《解放日报》(Jiefang Daily)、《新民晚报》(Xin min Evening News)、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Social Sciencesin China Press)、《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和一财全球(Yicai Global)等近20家中国媒体列为“外交使团”;特朗普政府对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WeChat)等出台禁令和制裁;印度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和主权为由,禁止了包括抖音海外版在内的59个来自中国的App。但在另一些领域,中国的国际传播也以更柔性、更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诸多进展。

在平台建设层面,商业分析公司亚洲媒体伙伴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早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四个主要东南亚市场的流媒体平台观看时长迎来迅速增长。其中,爱奇艺海外版在四国的每周观看时长增长幅度超过500%,腾讯视频海外版在泰国当地的周观看时长也增长了209%。2020年底,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与马来西亚媒体巨头Media Prima正式达成独家合作,为马来西亚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本地化视听内容与视听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芒果TV国际版App覆盖全球超过195个国家和地区,上线18类字幕语种,下载量超过6592万人次。而根据数据公司感应塔(Sensor Towe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3月抖音及其海外版以超过6300万人次下载量,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较2021年3月增长9.1%。

在内容出海层面,近两年国内热播的《山海情》《在一起》《老酒馆》《三十而已》《庆余年》《以家人之名》等剧集在海外播出平台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命中注定我爱你》《太子妃升职记》《我可能不会爱你》等剧集分别被日本、韩国与泰国翻拍并播出。其中,《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等抗疫题材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格外突出,如电视剧《在一起》获得2021年亚广联奖,这是亚广联近十年来首次将电视剧奖最高荣誉授予中国媒体机构,并评价道:“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牺牲和人性的故事,与疫情下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产生共鸣。这部电视剧情节巧妙、精彩演绎、感人至深。”这些视听作品主题鲜明、贴近现实、制作精良,海外传播效果突出,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

在个体层面,以“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气“网红”走向世界,在优兔平台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亮眼窗口,通过展现田园风光、乡村生活、传统手工艺、美食制作等内容,展现出不逊于专业媒体机构的跨文化吸引力。李子柒的优兔频道已经超过1580万位订阅者,其2020年9月发布的《瓜间一壶酒,西瓜和葡萄的一生》视频观看量已突破5000万人次。

无论是平台、内容还是个体层面的国际传播实践,都让中国信息在全球的“能见度”逐步提升,促进着国际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但与此同时,国际传播中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容忽视,譬如对中国疫情处理的嘲讽指责、对全球疫情蔓延的荒谬归咎以及对中国援外行为的惯性误读等污名化叙事也成为国际舆论场中频繁出现的对抗性声音。中国的国际传播如何扭转泛政治化、后真相、刻板印象、反智主义等思潮合流所导致的误读与污名,将是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作者:姜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