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品牌思想交流活动——“埃及人眼中的中国”2022年系列讲座第十讲(总第29讲)成功举办。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咨询委员会顾问穆赫辛·法尔加尼作为主讲人,以“中埃文明交流互鉴,从翻译出发”为主题,分享了他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哲学文献及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公参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杨荣浩和“埃及人眼中的中国”系列讲座沙龙发起人、苏伊士运河大学文学院前院长萨维·萨维共同主持讲座,近100名埃及专家学者、埃各高校语言学院师生、中国文化爱好者和中国在埃留学生出席活动。
杨荣浩指出,翻译工作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成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这种沟通与交流的结果,往往能启迪新的感悟、新的智慧、新的视角,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这是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
谈到传统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穆赫辛指出,传统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学译介备受瞩目的内容之一。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因此,文学经典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穆赫辛还指出,文学著作的翻译要注意传递思想与文化内涵,传达文学和美学上的特质。译者应尽可能地呼应读者接受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既融入易于沟通阿中文化、拉近审美距离的表达体系,也不能忽视文化底蕴和美学精神的转化表达,从而促进中国文学作品在埃及以及广大阿拉伯国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空间中焕发智慧与美的光彩。
讲座结束后,杨荣浩、萨维与在场嘉宾进行了点评、互动,现场听众提出了许多具体问题,主讲人和现场嘉宾一一进行了讨论并详细解答。
穆赫辛·法尔加尼是一位资深的埃及翻译专家,他曾于2005年至2015年期间翻译出版了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学、哲学作品《战国策》《四书》《孙子兵法》《诗经》等,并于2012年、2013年翻译出版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著作《梦境与杂种》《牛》。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埃及时亲自为穆赫辛颁发中阿友好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