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间他赴广东省广州市参观访问。7日下午,马克龙前往中山大学与学生进行交流。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开展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
这是马克龙履任总统后的第三次访华,第一次来到广东广州。此前两次访华的行程中,除北京外,他还曾分别到访西安和上海。
为什么是广州?在中国和法国交往的故事里,广州扮演了什么角色?这,要从300多年前的一艘商船说起。
缘起:客从海上来,两渡中国的法国商船
1698年3月6日,一艘名为“安菲特利特号”的商船从法国西南部的拉罗谢尔港出发,前往遥远的东方。它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中国广州。300年前,“安菲特利特号”两渡重洋来到广州,拉开了中法两国远洋贸易的序幕。
1700年8月3日,首次完成中国之旅的“安菲特利特号”回到法国,这一次,它带回瓷器、漆器和餐具等各种商品。中国商品首次在法国拍卖,丝绸获准在法国销售,船货中的181箱瓷器在法国热卖,一时间,中国商品在法国风头无两,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术语“中国器物热”(le lachinage)来指代这一风潮。由让•盖拉尔(Jean Guérard)绘制的“安菲特利特号”的商品拍卖会的水彩画,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据记载,当时法国人的房间里,除了摆放来自中国瓷器外,还在做工考究的欧式横档上,放置中式的橱柜。在亨利·加斯卡(Henri Gascar)绘制的一幅蒙特斯庞夫人(Madame de Montespan)肖像画中,背景里两个亚洲大漆柜立在横档上,上面摆放着青花瓷。
首航之后,“安菲特利特号”立即被赋予了二次远航中国的使命,并于1701年3月7日出发。两次直航让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的同时,也为东西方之间文化、科学、艺术带来了交流。乘坐这艘商船从法国出发的,有博才多学的传教士、精明能干的商人、才华横溢的数学家、掌握西方最先进科学技术的测绘学家等。来到中国以后,他们有的来到广州十三行,与中国人讨价还价做生意;有的来到北京紫禁城,成为康熙皇帝的科学老师,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欧洲;还有的人,跑遍中国的五湖四海,绘制出当时最完整、最精确的中国地图……
2020年,广州推出了一部记录这段历史的纪录片《海上来客》,通过深入挖掘300年前这段波澜壮阔而又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展示了东西方文明早期交往互学互鉴的迷人画卷。
结好:因丝绸之路结缘中国的里昂
在法国与中国交往的城市中,不得不提里昂与广州。公元前43年,凯撒时代的官员建立了里昂城。里昂城内的人们非常喜爱丝绸。人们把这个来自“世界上不知何处”的奢侈品称为Seres,这一拉丁文词语就是后来“丝绸”的意思。
在“安菲特利特号”第二次航行之后,1777年,路易十六决定在广州开设领事馆,这是法国派驻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机构。
1844年,里昂贸易代表团访问广州,回国后向里昂商会递交了关于中国丝绸业的详细样品和报告。这些文件中包括了很多广东艺术家的画册,让里昂丝绸制造商更加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1860年,里昂商会与法国驻香港商会在广州共同创立丝绸湿度测量机构,同时,在里昂也设立了同样一家机构,主要用于测定丝绸的干湿度以决定它的净重,这为保证丝绸交易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此,里昂成为中国丝绸在欧洲的集散中心。随着1868年苏伊士运河开通,里昂从广州大量采购丝绸,其中一半以上被里昂的商人转出口和购买。19世纪末期,里昂商会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考察团探访中国的西南部,考察团历经2万多公里,详细考察了包括丝绸业在内的中国商品市场,最终于1895年抵达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