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文明》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承办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致开幕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国际传播展开交流讨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内涵
段鹏表示,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回顾21年的历史,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的关系愈加密切,依托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文明传播也在全面铺开。随着北京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来自中国的奥运故事也逐渐丰富着全球文明的内涵。与此同时,世界已经进入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时代,短视频、元宇宙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出现,世界人民交往的渠道正变得日益多元。他希望借助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传播,让中国故事更好融入世界故事,推动奥林匹克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交相辉映。
圆桌发言第一场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主持。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围绕“奥林匹克文化的中国方案”发言,他宣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写给《文明》杂志的感谢信,并介绍了《文明》杂志社为致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他提出,北京是“双奥之城”,产生了第一套奥林匹克文化宣传读本,从北京发起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是竞赛精英运动向全民运动转化的起点,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奥林匹克文化不断传播的过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完美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金元浦从北京“双奥”的中国贡献和世界意义展开论述。他认为,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推动奥林匹克积极快乐的生活哲学和生命美学;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经过现代转换,对当代西方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的演讲主题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谱系的时代篇章”。他指出,奥林匹克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精神的折射,更代表着全人类的生活姿态,也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唤醒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初心。他提出超越同质性、排他性的共同体,从而建立全人类的共同体;超越现代以来所谓的文明扩张,强调开放包容;回归人类本性,通过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李怀亮结合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论述,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事,也是全球最大的媒介事件,为全球文明交流互动提供最佳注脚。奥林匹克运动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降低了文化传播折扣,使不同文化的传播更具多元性与互动性。奥运会是美丽中国的见证者,从2008年的夏奥会到2022年的冬奥会,中国不断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国文化的交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曲茹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数字孪生、共情传播、以城为媒——2022北京新闻中心与北京冬奥文化传播”。她以具体研究案例为基础详细阐释了以城为媒的内涵与实践,特别指出2022北京新闻中心为冬奥会中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元宇宙技术打破闭环内外界限,催生国际传播新业态,并建议从共情传播出发,以城为媒,建立情感共同体,促进国际传播。
“双奥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圆桌发言第二场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主持。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秘书长、首都文明工程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季燕京围绕“奥林匹克:世界文明的理性之光”发言。他提出,文明就是人类理性秩序的形成与完善,发展与升华;理性就是把握人类生存繁衍的目的性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性。从奥林匹克理性和共同体理性说起,他认为奥运会拉动举办国经济增长,展示经济理性、科技理性和生态理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丹以“《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的成功实践为例,详细阐述构建文明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当代价值。她提出以向奥林匹克精神致敬、以携手向未来的姿态建构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和奥林匹克文明传播的价值,《文明》杂志主导的一系列奥运文化传播活动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尤其是在视觉创新、话语创新和渠道创新方面,成为推动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较有代表性的国际传播文化平台。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谭震以“‘双奥之城’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传播”为题,强调“双奥之城”的品牌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当以此为基础,提升北京国际传播能力,推动全球传播。就“双奥之城”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她提出要关注“双奥之城”的优质内容供给,加强城市间与圈内外的合作传播,以及增加年轻人的社交媒体话题热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高级编辑、海外评估核查处处长李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冬奥报道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思想加艺术加技术,创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他从文明传播的视角讲述了北京冬奥对外传播的特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在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冬奥会中的出彩表现论述了先进技术与文明传播的融合实践。
姬德强以个人的奥运数字记忆为出发点,提出数字时代的奥运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事件,扩大了影响的时空边界。他认为,奥运文化传播扩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对未来数字化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作者:李想)